首页 > 影视 > 短剧 > 正文

短剧大佬别跑闪个婚免费在线观看_我被大佬诱婚了七零

中国财富网 2024-06-09 16:46 短剧 30 0

  我们每天为专业投资者提供市场最新动态、部委政策、行业研究、事件型主题投资策略,捕捉热点机会。我们的读者包括各大机构大佬、买卖方分析师、公私募基金经理、各路游资等专业投资者!

一、据说现在,两北京土著结婚,相当于两家上市公司合并……

  1、房价继续疯长,政*府继续限购。

  以至于朋友圈里,一个段子在流传:

  按照现在的北京房价,两个北京土著结婚,相当于两家上市公司合并。外地人跟北京人结婚,相当于借壳上市;外地人在北京买房,相当于IPO。要是其中一套房划片为上学区,相当于定增了。

  

  还真别说,北京土著好歹有房,如果二环内,那至少就得千万啊,很多不争气的上市公司合并,还不一定有这个规模呢。

  救股市靠楼市的做法,去年其实就上演过了。

  深交所上市公司*ST宁通B就层发公告称,转让北京西城区槐柏树街两套超过140平方米的房产。这两套2004年购入的房产,一转手就是1000多万,大赚了16倍,公司立刻扭亏为盈。

  可怜辛辛苦苦做实业总亏钱,还不如买两套房来得更直接。

  这是黑色幽默吗?

  但这已经是去年的事了,估计这家公司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如果两套房继续捂着,估计又多赚了几百万,这抵干多少年啊!

  这个年头,最看不懂的,其实就是中*国的房价了,反正全世界的所有的经济学常识,都在异常坚挺的中*国房价面前,无一例外地变歪了。

  记得十多年前,在美国工作,一位美国政*府统计部门的经济学家,听我说当时北京上海的房价,已经比华盛顿等很多美国城市要高出许多时,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后他对我说,中*国的经济增速比美国快,房价涨幅高一点是正常的,但绝对值都比美国高,太难以相信了。

  太难以相信吗?那只能说美国经济学家不了解中*国的风情。

  不是有一个故事这么说嘛:

  一个北京人,30年前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井离乡到美国淘金…风餐雨宿,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后了,终于攒下100多万美元(人民币600多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2、北京房事,是世界最难搞的事情

  四年前,莫言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折合人民币750万。巨款怎么花?莫言兴冲冲地说,定了个小目标,在北京买套大房子。

  想得美?北京房事,是世界最难搞的事情。

  莫言后来就对新华社记者感叹了人生的落差:“我当初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

  那还是4年前的价格,你不知道最近房价又翻了跟头?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

  据说,潘石屹就曾提醒过莫言:“你有北京户口吗?”

  而潘石屹的老朋友任志强总是说,房价还会涨的,还会涨的。

  反正任大炮不管怎么被骂,事实确实如他所说,一直在涨的。

  对付涨价,各地政*府的做法是,限购。

  但不知怎的,不管怎么限,房价依然在疯涨。

  听过不少中*国经济学家的演讲,认为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涨价还是大趋势,原因不外乎:货币的超发,总得有个去处;一线城市吸引人,大家都要来;还有,房价低迷,就卖不出去地了……

  学区房,更成了很多地方的一个游戏。

短剧大佬别跑闪个婚免费在线观看_我被大佬诱婚了七零--第1张

  这块地皮价格上不去,政*府说,我会在旁边建一个名校,于是这个地段成了学区房,地皮卖个了好价钱,房价蹭蹭蹭继续向前。

  于是,有人说,如果能解答出有关中*国楼市的三道题,笃定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一道题:为何学历不值钱而学区房值钱?

  第二道题:近半上市公司利润不够买京沪深一套豪宅,有的公司甚至通过卖房保壳,但这些公司卖掉1%的股份就够买几套房了,请论证楼市、股市哪个泡沫更大?”

  还有第三道题,就不说了,大家自己问度娘吧。

  3、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这应该是中*央发出的一个最明确信号了,英明!

  再这么无休止地炒下去,真要毁了中*国经济。

  连王健林都说了,中*国楼市泡沫史上最大。

  但炒作依然存在。或许很多人其实也不是想炒,但每一次调控的结果,都是新一轮暴涨的事实,让很多焦虑的人们选择了抢购,于是促成了暴涨。

  当然,现在能够买的,估计都是真有钱人。

  穷人连首付都出不起,更别提几百万的房贷了。但对富人来说,这种加杠杆更刺激,1000万的房子,转眼成2000万了,干什么能迅速来1000万啊!

  但这总让我想起美国的次贷危机。

  2006年到华盛顿工作,一些美国朋友在聊天时,还总为没有及时买房或少买了房子懊恼不已。一位当地华人就很后悔地对我说,他买的60万-70万美元一套的别墅,已涨到了150万美元左右,如果多买一套,该多好啊!

  万万没想到的是,也正是从2006年起,美国房市突然急转直下,有些房价暴跌到高峰时的一半甚至零头。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国际金融危机……

  一度对金融危机不以为然的“股神”巴菲特,后来也感叹说:当时所有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房价会永无止境地上涨,“基本上,四五年前,几乎每个美国人脑袋里都有这样一个概念,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认为房价不可能大幅下跌……这是愚蠢的想法,也是从众心理使然。”

  他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对这一点,相信很多中*国人是不以为然的,不是有这样一个说法吗:

  中*国房地产就像无肩带胸罩,一半人在疑惑:

  是什么支撑了它?另一半人则在盼着它掉下去,以抓住机会。

  但似乎永不可能掉下来。

  就算快掉下来了,提一提还是又上去了....

  因为在中*国,除了上面提到的货币超发、资源优势等等,人们还发明了丈母娘因素种种,总认为狂欢还会继续,中*国就是奇迹,万里长城永不倒,中*国楼市不得了。

  希望是真的,想一想美国、日本楼市破灭的结果,确实是不寒而栗。

  所以,也难怪安倍现在这么穷。虽然出身政治世家,虽然也贵为一国首辅,但2015年安倍财产申报,只有1.0528亿日元,折合算下来,550万人民币。

  可怜,在北京二环内,安倍现在买一个一居室都够呛,想买个二居乃至以上,只能做日本梦了!

  二、如果楼市从未调控,房价会有这么高么?

  3月17日下午,北京再次发布楼市调控政策。

  尽管我生活在这个城市,但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轮调控了。

  面对房价继去年10月的严厉调控之后再次出现上涨势头,最近有文章说,经济规律在房价面前彻底失效了。这显然是胡说,经济规律一直在起作用——在屡屡调控之后,房价的一路向上,正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所谓的经济规律,极为简单: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以及由这个规律引发的消费现象,消费者买涨不买跌,会激发出更大的需求。这是最朴素的道理,也是最管用的道理。

  反观一次又一次的楼市调控,都有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限制需求。

  既然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那么按照经济规律,通过减少需求,确实可以降低价格。市场上有10套房子,本来有20个人有资格购买,通过资格的限制、首付门槛的提升,将有资格的人降低到18个,理论上价格是可以下降的。

  可是,在这样的思路之下,需求只是被暂时抑制了,并真正减少。压抑的需求,就像被压下的弹簧,形成的反作用力,一旦有机会就会报复性反弹。比如,你通过提高首付比例限制需求,就有人找亲朋借钱拆解你的政策,你将购房资格与婚姻捆绑,就有人离婚来拆解你的政策。

  

  这些压抑需求的调控方法,都会增加交易成本,而既然大量的买房者认为房子是必需品,那么交易成本的增加,必然体现在价格上。举例说明——

  毒品的价格为什么高昂?理论上说,除了因为它让人上瘾之外,还因为供应受限、购买起来太麻烦导致交易成本太高所致。一个卖毒品的,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给你供货,你好意思给人砍价钱吗?

  世人都说房地产商太黑心,可是你知道房地产商,从买地到盖房到把房子送到你手上,经历了多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么?更为遗憾的是,中*国人民对房子钟情已经深入骨髓,跟嗑药的人对毒品的钟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吸毒成瘾,还只是生理需求,有自己的房子,不仅是生理需求,甚至也是文化需求。

  所以,从限制需求的角度调控房价,如果调控目的是让房价下降或平稳,不仅无效,而且必然失败。

  那么,出台调控政策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么?当然是懂得。而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如果要降低房价或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放开土地供应,增加房子会大量供应的市场预期。千万不要信心中*国的土地太少,说土地少一定是骗人的。只要放开土地供应,允许开发商充分竞争,房价走低是必然的。

  但是,土地敞开供应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土地是“公有”的,也就是说,土地的卖家只有一个。任何一个垄断的领域,卖家都不会敞开供应,这又是经济规律。尤其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卖一点就少一点。傻瓜才会敞开供应。连小米都知道饥饿营销,卖地的绝不比小米傻。

  饥饿营销到极致,就是拍卖,拍卖就是价高者得,其实就是抬价。所以,地价总是走高。地价走高符合谁的利益?当然符合卖地一方的利益。另外一个真相就是,楼市调控政策的制定者,是由卖地一方主导。

  总之,历次的调控政策,不管初衷如何,但最终走向了限制供应和饥饿营销,所以,房价在历次调控之后,一路上涨。

  那么,你会说,屡屡调控失败,调控者的颜面何在?

  这你就错了。

  判断调控是失败还是成功,在于判断者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如果第一个地方的政*府看到房价上涨快速拉动了当地GDP的增长,那么,调控措施不仅成功而且相当成功。2016年中*国的GDP增速达到6.7%,你知道其中有多少是房地产的贡献吗?所以,十多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从未失败,而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地方的成功,复制为另一个地方的成功。

  是的,房价的持续上涨,是经济学原理的胜利,是调控政策的胜利,是已经买了房子的人的胜利。如果你因为买不起房子,就认为调控政策失败,那你错了,那只是你的自己的失败而已,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失败说成是调控的失败。

  如果你在房价面前是一个“失败者”,该如何自处于这个时代呢?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死心。

  哀莫大于心死。

  “死心”的人足够多,需求是能够降下来,房价也是能降下来的。

  你想啊,当你“死”了,你一定能把买房的毒瘾“戒掉”。

  那个时候,毒贩子也拿你没有办法。

  遗憾的是,我看到很多人还是戒不掉,或者说不甘心接受自己的失败,心魔仍在,毒瘾难除。

  到了这个时候,对一些买不起房子的人来说,早日“死心”可能是获得“新生”的唯一办法。

  从今天起,不关心房子的价格,不关心调控的政策,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幸福照样可以追求。

  你以为那些有房子的人就比你幸福么?

  他们的焦虑可能比你还多。

  他们其实和你一样,也是租住在同一片土地上。

  

  博客日报综合自: 牛弹琴、海涛评论,等。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
关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