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似金轮耸云,夜晚似华灯耀月,琉璃宝塔曾在此,耸出天表,与日竞丽。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长干里的大报恩寺是明清时期的佛教中心,当时来中国的欧洲人甚至称他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规模之大令人震惊,其琉璃宝塔作为标志性建筑物更被誉为“天下第一塔”,可惜的是 一百多年前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之中,如今,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年底将于世人相见,今天,小编给您讲讲大报恩寺的故事。
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佛寺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东吴时期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在此后千余年的历史中,这座塔历经沧伤,屡兴屡废,于明代永乐十年,由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贡妃,下令大规模重建,赐名大报恩寺。
何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
世界中古七大奇迹是指古代西方人眼中已知世界上的七处宏伟的人造景观。意大利的罗马大斗兽场
亚历山大地下陵墓
中国的万里长城
英格兰巨石阵
中国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土耳其的索菲亚大教堂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如何享誉欧洲?
说起大报恩寺琉璃塔名扬整个欧洲,就不得不提到下面这两个人了。
第一位——约翰尼霍夫,荷兰人(1618-1672),专业素描家。
1656年,尼霍夫随使团前往中国,拜会大清帝国的顺治皇帝,回国后,约翰纽霍夫根据访问中国的经历出版了《东印度公司荷使晋谒鞑靼大汗》一书,并配有中国画150幅插图,这本书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此欧洲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有座美轮美奂的佛塔,他们称之为南京瓷塔,虽然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因为琉璃是一种带釉的陶器而不是瓷器,称作南京陶塔可能更加适合,但是伴随着这个不准确的译名,南京瓷塔风靡世界。
尼霍夫在游记中这样写到“那些异教的和尚们为我们打开庙门,并让我们参观了一个约有一万尊佛像的大殿,寺庙的正中央建有一座瓷塔,是在鞑靼人到来700多年以前建造的,经历多次战乱,迄今安然无恙,他的光辉业绩完美的证明了那句关于“不朽”的古谚,站在塔的最高层可以俯瞰全部城区和市郊,一直看到长江对岸,我要以诗将它凝固,将这座宝塔与世界七大奇迹并置,我,一名基督徒,竟然会对一座异教的庙宇如此折服。”
尼霍夫游记的出版和大量发行,使得大报恩寺塔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直到19世纪40年代,尼霍夫的游记和插图仍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知识来源。
而第二位,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丹麦的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1875)
1839年,安徒生在童话《天国花园》中写道,一位叫东风的少年穿了一套中国人的衣服,刚从中国飞回来,关于对中国的印象,东风是这样告诉他的妈妈的“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安徒生笔下的这座东方瓷塔,并不是他所幻想的,这正是南京大报恩寺中的琉璃宝塔。
如此宏伟的建筑到底如何建造?
公元1408年,南京城外的天禧寺被一场大火烧成灰烬,四年之后,永乐皇帝朱棣决定重新修建天禧寺,他要依照大内样式,扩建殿宇,建造一座皇家规模的寺院,同时还要修建一座九级琉璃塔。在整个大报恩寺和琉璃塔的修建中,征调了超过10万名夫役,共耗费大明国库250多万两银子,由于工程浩大工艺复杂,整整修建了12年,到朱棣临终之时,这座琉璃塔依然没有竣工。
公元1428年,已是明朝宣德三年,这一年的三月,大报恩寺琉璃塔已经整整修建了16年,但是仍然没有完工,宣德皇帝对琉璃塔的工程进展十分不满,他责令要在当年八月之前完成,此时负责督造琉璃塔工程的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宝太监郑和。自从永乐19年,郑和完成第六次下西洋归来之后,他就投入到了琉璃塔的工程之中,据说郑和的部下一万多人,以及舰队结余下来的100多万两银子,也都投入了修建,终于在宣德皇帝的限期之内,报恩寺塔竣工了,整个工程前后历时17年之久。
何谓堪比日月的不夜之城?
大报恩寺占地面积400余亩,四周总长号称九里十三步,规模十分庞大,气度颇为恢宏,在同时代的佛寺中出类拔萃。再加上其特殊地位及皇家规制,令其他佛寺望尘莫及,而寺中的琉璃宝塔更是晶莹夺目,宝塔共九层,相当于26层楼高,高耸入云,当时在南京城的任何一个地方,人们只要抬头南望,就能看到它雄伟的身姿。
昼与夜
昼
琉璃塔共有八面,塔身由白色瓷砖和五色琉璃瓦组成,晶莹剔透,每块外砖上都镌刻有用金箔裹身的佛像,塔身上下镶嵌有上万个,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烁,灿烂无比,黄绿相间的拱门上有飞天,金翅鸟,龙,白象等图案,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塔顶和每层飞檐下都垂悬风铃,共计152只,数十里外就能听见风铃清脆的声音。
夜
塔内144盏佛灯昼夜通明,“白天似金轮耸云,夜晚似华灯耀月”,而每当暮色来临,无论是在钟山脚下的丛林之中,还是大江之上的渔舟之内,人们都能够看见这座灯火通明璀璨夺目的高塔,报恩寺内还有100名僧人轮流值班,专门负责给油灯添油剪芯,一年耗灯油数万斤。
走进神秘的大报恩寺
2008年四月,考古人员在大报恩寺遗址发现了地宫,并在地宫里发现了佛教圣物,佛顶真骨。大报恩寺阿育王塔金棺银椁2010年6月12日在南京栖霞寺正式开启,密藏千年的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和诸圣舍利终于露出真容。“目前全世界的佛顶真骨仅此一个,这是佛教史上的重要发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现,重光于世的佛祖顶骨将庇佑中国繁荣昌盛。”星云大师说。
这座七宝阿育王塔,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出土的体积最大的一座,它内以檀香木作胎,表面银质鎏金并镶嵌454刻七宝珠,通稿1.18米,底座0.46米,虽然在造型上与杭州雷峰塔出土的阿育王塔十分相似,但是却更加精美,其体积是它的3倍之大。
在南京博物院内有一个复原的琉璃塔拱门,而复原这个拱门的构件,正是从眼香庙附近地下挖掘出来的,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大量的琉璃构件被粉碎制成了耐火砖,保存下来的所剩无几,这些琉璃经过了600多年的岁月,仍然颜色鲜艳,光亮如新,即使是现代工艺也很难做到,明代是中国琉璃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大报恩寺塔真是中国建筑琉璃艺术的最高体现。
报恩寺彩釉龙纹琉璃砖,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100多年前,琉璃塔还曾经在这里,耸出天表,与日竞丽,至晚清时期,这处佛教圣地却毁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战火之中,令人扼腕叹息痛心不已,尽管如此,这座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佛寺,早已化作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座高峰,矗立在历史长河之岸,无论经历多少岁月,人们仍能透过时光的尘埃,瞻仰其宏伟壮丽的旷世奇观。
2010年考古工作全部结束遗址共出土文物高达两万余件,内包括不少明代建筑构件,各种质地的明清时期的佛教造像,而地宫中则出土了种类丰富的各类供养器物,包括金银铜水晶玻璃玛瑙丝绸等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但是根据国家文物保护规定,遗址核心区必须进行严格保护,保持其原真性,因此在原址已不适宜复建琉璃塔和大报恩寺,经过多年的讨论,南京市政府决定大报恩寺遗址建立一个遗址公园,在地宫上搭建一做轻质的保护性建筑,它的外观采用的是中国古塔的形象,这样不仅可以保留地宫的遗址,还可以在夜晚通过灯光展示五色琉璃塔的形象,如今,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人们将能走进这座有着“中国之大古董 永乐之大窑器”美誉的大报恩寺,感受它的故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