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皇帝射箭,叫伴射。宋仁宗时,使相(位兼将相)王德用善射,曾与辽国使臣伴射,让辽使先射中靶心,然后自己一箭破前矢,叫“劈筈(同栝,箭尾)箭”。宋神宗时殿帅姚麟也善射,每次伴射都受神宗奖赐。宋徽宗时,殿前都指挥使王恩据说不善射,《萍州可谈》说他“不习弓矢,岁岁以伴射为窘”,于是——
伶人对御作俳,先一人持一矢入,曰:“黑相(即王德用)劈筈箭,售钱三百万。”又一人持大矢入,曰:“老姚(即姚麟)射不输箭,售钱三百万。”后二人挽箭一车入,曰:“车箭都卖一钱。”或问:“是何人家箭,价贱如此?”答曰:“王恩不及垛箭。”
这出戏的确达到了嘲讽王恩不会射箭的效果,却与史实不符。王恩不仅会射箭,而且射得很好。据《宋史》,王恩正是“以善射入羽林”的。神宗时,他因“挽强中的”,而补供备库副使。哲宗时,他迁马军都虞候,“契丹使来,诏陪射,使者问:‘闻泾原有王骑将,得无是乎?’应曰:‘然。’射三发皆中,使(使者)以下相视皆叹息。”上述小品如果不是后人附会,就是一种善意的嘲讽,因为射术超群的人,是不怕人家说他不会射箭的。
前一篇链接:
宋代讽刺小品(六)但知减半,岂料难行
前二篇链接:
宋代讽刺小品(五)巴巴地讨来,都焦了
前三篇链接:
宋代讽刺小品(四)假如相公改作折百钱
前四篇链接:
宋代讽刺小品(三)看取别人家女婿
前五篇链接:
宋代讽刺小品(二)宰相原来也只好钱
前六篇链接:
焦加读史札记︱宋代讽刺小品(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