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商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y 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我们都知道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是有差别的,拿人均GDP来讲,2016年人均GDP最高的国家卢森堡达到103186.99美元,而乍得只有1010.55美元,排在第153位。中国是8280.09美元,排73位,算是在中间吧。第一名和153名有100倍的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效率的差别: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效率低下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一国的生产率增长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我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人均GDP是182.28美元,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我国人均GDP已比1978年翻了45倍之多,可见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生产效率,市场经济调动了每个中国人创造财富的热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财富最大化。
二、原理9: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price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大家在中学学民国历史时都知道,在蒋介石政权即将崩盘时,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有资料显示:1949年5月,国统区一石大米的价格已经要四亿多金圆券,各式小买卖都需搬运大包钞票。那么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罪魁祸首就是货币量的超发。
当一个政府印发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超过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货币的价值就会下降。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可见,通货膨胀不只是发生于我国。
历史上,美国一直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做的比较好,币值保持较稳定,这和美国的发钞机制的设计有关,在美国,政府是没有发钞权的,政府如果要弥补财政赤字,只能借债,因为借债是要用未来的财政收入来还的,所以,在美国,政府想进行量化宽松还是比较难的,是需要国会批准的。2008年美国发生了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经国会批准才开始进行了三轮的量化宽松,现在又开始了加息周期,开始让美元回流美国,美元对全世界货币处于升值周期。总之,美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货币,除了他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军事实力外,还有它本身的发钞机制的巧妙设计。
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政府虽然每年都在超额发行货币,但我们却感觉不到严重的膨胀,这两年CPI指标还维持在3%以下甚至2%的低膨胀率水平。这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整体速度还是比较快,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处于正相关周期。另一个原因,我国发行的货币都被固定资产——房产给吸收掉了,流动性泛滥没有了市场。
但随着我国工业化的结束,经济发展速度必然要下来,经济新常态将成为我们要面对的现实。这时,我国的货币策必须要发生改变,否则,严重的通货肿胀就可能会不期而至,到时老百姓辛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就可能会严重缩水。
三、原理10: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在短期上有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上图)。这一曲线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为西方国家政府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提供了方便的做法:不要使失业率或通货膨胀率达到过分严重的程度,不要求同时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只需要把二者都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界限之内。
但菲利普斯曲线不能滥用,这个规律是短期的,西方社会曾发生过严重的滞胀现象(高的失业率,同时高的通货膨胀率),就说明了此规律不适用滞胀的解释。
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研究主要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筹。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来对一国经济进行调控,目前我国政府运用的最多,但我们要知道宏观经济调控有滞后性,也不是万能的,甚至有时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害。
本质上经济规律其实就是人类社会中的自然进化规律,而过多的人为干预会让这一规律失去作用,使落后的不能退出市场,让先进的发展不了,必然以牺牲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和人们的总体福利为代价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