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爱
0 1
寒门难出贵子,努力仍有意义
夏日炎炎红似火。
七月,是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二载,金榜题名之时。
前些天,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在被媒体采访说了一句话:“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在网上,顿时掀起滔天巨浪。
阶级固化已成定局?
寒门再难出贵子?”
不!河北农村男孩庞众望684分被清华录取。
庞众望家庭生活极度困难,他的母亲因幼年患婴儿瘫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其父患精神分裂症,需要家人照料。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仅靠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来维持。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庞众望仍然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寒门再难出贵子》,《阶层上升的通道已经封闭》…网上到处都能找到这类的文章,逆袭在这个时代似乎是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
若干年前,出身寒门的人津津乐道的是“我奋斗了十八年,终于可以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变成了现在“我奋斗了十八年,也达不到别人的起点,比如说王思聪”。
物以稀为贵,正因为逆袭艰难,成功的逆袭者才更显珍贵。
0 2
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
在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母亲节永远比父亲节隆重而热烈。因为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的过程,绝大多数的父亲是缺席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孩子对于母亲的感恩,往往远胜于父亲。
问:一个孩子的成长,如果没有父亲参与,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
答案:能。但极有可能长歪脖子树。
女友邓姐是一名中学的数学老师,不仅拥有智慧的头脑,还能弹得一手钢琴,可谓才智双全。
邓姐和丈夫结婚八年,育有一女。前些年,两人因性格不和,步伐不一致,最后和平分手。孩子抚养权归了邓姐。她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甚至为了她,拒绝身边的追求者,没有再婚。
可十几岁的女儿,最终弃学了,并且放弃社交,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与世隔绝。曾经,她是学霸级别,小升初时,名校竞相争抢的对象。
当然,我举的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但你纵观身边,不难发现,无数“完整家庭”中,又有几个父亲像个父亲的样子?
更多的父亲不过是甩手掌柜,老子挣钱给你们花,还想怎样?
没有父亲参与,母亲即便再有智慧,再强大,也难保孩子不走极端,别说出贵子,不出事就是好事。
0 3
父亲的高度,决定孩子飞的高度
论眼界,格局,胸怀,不得不承认,男人较女人更有先天优势。
昨天下午,供应商老周过来我办公室喝茶,于是闲聊了一会。他儿子下半年上初三,我女儿今年小升初,话题自然落到升学择校的事情上。
和周生一样,我们都是出身贫农,不愿屈服于命运,于是选择自己创业。与众多创业者不同,周生是我见过对孩子教育格外上心的爸爸。
打理一间工厂,事务繁忙不用说,但儿子女儿的教育,他从来不像一般的家长停留在口头,而是落到实处掷地有声。
家长会他总是去的最早那一个,找班主任打听孩子在校情况;清楚每次考试孩子的排名情况,丢分科目,他会和孩子坐下来一起分析原因;说起择校,他对每一间名校了如指掌。
老周喜欢阅读,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熟稔于心。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面向未来,更有把握。
他说:“现在许多家长的口头禅,成绩不重要,孩子快乐更重要,说得好听是尊重孩子,实际上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孩子还小,不懂社会的竞争有多么激烈。作为父母,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将来要吃大亏。”
现在他女儿就读名牌大学,儿子明年初升高,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几名,名校胜利在望。
林徽因出类拔萃,离不开她的父亲林长民栽培。
享有美誉“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启超父子。
青史留名的合肥四姐妹,还有享誉世界的宋氏三姐妹….
不胜例举,他们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
父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孩子一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客观上来说:一个有高度的父亲,能决定孩子将来飞多高。
0 4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是陪伴家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人们常把财富的多寡视为成功的标准。
成功应该是多元化,而非单一指向。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有着幸福的家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等等,这些都是成功。
人最终无一例外,都将走向死亡,在死亡面前,所有的名誉财富,都将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在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来为赵高所忌。
李斯在临刑前,后悔不迭,悲从心来:真想回到从前啊,父子俩牵着爱犬,带着猎鹰,出上蔡城东门去追捕狡兔,如今是不可能了!
追名逐利,到头来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乔布斯的临终遗言提到:他荒废了自己的生命,追求到的钱没什么用,对于他最有意义的还是情感生活。
无论你多有成就,说到底,真正的成功是有时间陪伴家人。
0 5
寒门难出贵子?几亿中国爸爸被打脸了……
网上有句话广为流传,当代的中国女人四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丧偶式育儿是当下无数家庭的现状。
同样上班回家。
帮孩子洗澡的是妈,辅导孩子功课的是妈,带孩子看病的是妈,照顾老人是妈,妈妈自己生病了,还要拖着病体给老公孩子做饭。
我们的爸爸们,回到家葛优躺,除了吃饭就是玩游戏,注意力永远都在手机上。
软磨硬泡好逮说全家出去旅行,三五分钟掏一次口袋看手机,孩子根本不可能体会到高质量陪伴。
别说寒门不出贵子,有这种爹,孩子想出人头地,难!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但愿熊轩昂的这段话,能打醒千千万万尚在沉醒的爸爸们。
孩子的教育,主要分两个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家庭教育需要全面,这个全面不是说家庭为孩子的学习和特长提供多少帮助,而是父母的共同参与,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
父亲的责任不只是挣钱,更应该在孩子幼时给予关爱照顾,成长途中予以扶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教会他们做人道理,平时做好表率,而非一味说教。
无论是中产还是底层,父亲的性格及处事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学校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很重要,而孩子的心理、信念的形成、不屈的性格,更多应该来自于家庭教育中的父亲,它们更重要。教育不是从来不是灌输,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父母的一言一行。
今天偷的懒,将来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与天下为人父母者共勉!
PS: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分享到朋友圈,传递真能量,只因有你。比心。
*作者:简·爱,商人作家,生活里的艺术家,业余摄影爱好者,写温暖励志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小故事。新书《相逢不必太早,只要刚刚好》,当当网京东火热销售中。微信公众号:遇见简爱(ID:AJENNY13249143703)。
每天八点 遇见简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