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是“作家中的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集大成的巅峰之作,介于小说和诗歌之间,是晶体小说的典范。
2、这本书是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描绘旅行游记为切入点,每一篇都很短,就像一个小日记,向我们展示不同城市的特点和景象。作者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文学家,他所描绘的城市各不相同,独具特色。
3、《看不见的城市》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写于1972年的中篇小说。这是一本比较难懂又奇特的书。全书有十一个系列,55个片段,涵盖了55个卡尔维诺脑海当中虚幻的城市。说它们虚幻,又亦真亦幻。
4、当一个人很长时间骑马在荒原上面行走,他自自然然开始渴望一座城市,就像沙漠里面的人渴望绿洲一样。
5、《看不见的城市》作者是意大利的卡尔维诺,全书的结构脉络是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描述他所见过的烈汗领土上的城市。
6、”《看不见的城市》则是卡尔维诺风格的典型代表。 它不是情节诱人的小说,亦不是感情激烈的诗歌,感觉上就像是一本日记,记录下作者心情和思考。却又不是精致飘逸的散文。
1、《看不见的城市》很合我的口味,它满足了我所喜爱的三个要素:“历史”、“幻想”、“哲学”。《看不见的城市》作者是意大利的卡尔维诺,全书的结构脉络是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描述他所见过的烈汗领土上的城市。
2、《看不见的城市》读书心得【一】 看不见的城市,从马可·波罗的嘴中缓缓道出,像是一个关于城市的一千零一夜的梦。但这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游记或故事,所以没法说它叙述了怎样的情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看不见的城市》是卡尔维诺用想象编制起来的迷宫,充满了令人目眩神迷的梦幻感。
1、只要耐心地拂去灰尘,也许你会看见那座看不见的城市,你属于她,正如她属于你。总结一下,《看不见的城市》是卡尔维诺的巅峰之作,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汇报的形式,讲述了五十五座想象中的城市。
2、看不见的城市读书笔记1 所谓“看不见”,想看见而未能看见的缘故,所以有此说。 说起来城市最有利于“看见”,明亮的灯光使城市即使在夜晚也如同白昼,天空也被照亮了,明亮的夜空令鸟儿迷路、群星隐没。
3、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令我拍案称奇的书。我借阅翻了没多久就有一种强烈的年头,想要买一本留着细细品味。他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汇报的形式,讲了很多城市,并且为每一座城市取了不同的女人的名字。
4、城市与名字之五 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人们初次抵达的时候,城市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的时候,她又是另一种模样。
5、”这是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的一段描述,这座城叫德斯庇娜,是两个沙漠之间的边界城市。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看了一个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纪录片第二部以罗马开篇,配的就是这本书。
6、未读“看不见的城市”前,我对卡尔维诺此人毫无所知。阅读“看不见的城市”一书时,在读完他就“城市”所进行的一系列“概念”思考后,我抱着对他轻快迷幻的句子和深邃的思想的惊叹,对他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看不见的城市》读书心得【一】 看不见的城市,从马可·波罗的嘴中缓缓道出,像是一个关于城市的一千零一夜的梦。但这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游记或故事,所以没法说它叙述了怎样的情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看不见的城市》是卡尔维诺用想象编制起来的迷宫,充满了令人目眩神迷的梦幻感。
3、《看不见的城市》是卡尔维诺的经典之作,以小说的形式传达其对于城市的想象,书中所描述的五十五座城市均为虚构,他们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带着现实中每一座城市的影子。
4、《看不见的城市》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写于1972年的中篇小说。这是一本比较难懂又奇特的书。全书有十一个系列,55个片段,涵盖了55个卡尔维诺脑海当中虚幻的城市。说它们虚幻,又亦真亦幻。
5、当一个人很长时间骑马在荒原上面行走,他自自然然开始渴望一座城市,就像沙漠里面的人渴望绿洲一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