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像月台,来的目的是为了离开
由几米同名绘本改编的音乐剧《地下铁》终于和上海观众见面了。绚丽的舞美,清新的旋律,还有那看似不知所云的对白,为人们编织了一个没有尽头的梦。
梦里有试图重新“看见”的盲女,在不断地搭错车下错站后,终于她“看见”了我们明眼人看不见的东西。
15岁的盲女像往常一样走进熟悉的地下铁,却在等候中陷入梦乡。梦里仿佛听见曾经的守护天使对自己说,“你一定能看见”。于是,观众和盲女一起,期待着她重见光明的奇迹。
作为重要线索的黑衣人出现了。他看似在试图帮助盲女实现愿望,实则提出了魔鬼的契约:以一个奇迹,交换女孩儿失明前的记忆;然而除了记忆,盲女一无所有。用这样的代价换取一个未知的奇迹,盲女断然拒绝。
盲女继续前行,来到爱丽丝误入的仙境,和行色匆匆的兔子先生撞个满怀。兔子先生是个永远在奔跑中“迟到”的人,这一点和女孩儿那样相似:今天的追寻也许终将迟于明天的奇迹;而如果奇迹在世界的尽头,自己将永远是迟到的失败者。
来到边境旅馆,绝望的气息越加浓烈。妖冶的老板娘用狂欢诱惑着固执的盲女,慑人的女高音唱出“世界的尽头是黑暗”这一残酷事实。这一切都不能动摇盲女的决心,因为她的世界里,黑暗已经是一种常态;可对光明的渴望,足以支撑她走到天涯海角。
柳暗花明,盲女遇到儿时的玩具兵,一句“究竟是你遗弃了玩具兵,还是玩具兵遗弃了你”耐人寻味。他用充满神经质的冷笑话试探出了盲女对自己的忠心,作为奖赏,他为她指明了通往童话舞会的路。而面前这数不清的大门,哪一扇通往心中的目的地?
但盲女选的那扇门通往的不是舞会,而是一场对诗人的审判,罪名是“剥夺了他人的想象力”。人类将自己的平庸归咎到诗人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不就是“欲加之罪”吗?而此时,女孩拿出珍藏多年的水晶鞋,证明连她这样一个盲人都有想象力。她拯救了诗人,渺小的身躯似乎本身就蕴藏着奇迹。
女孩此刻身心俱疲,只想走出站台;出口处,玩具兵在深情地守候。如果说遗弃是彼此的,珍惜更是如此:盲女一直如捍卫生命一样呵护着记忆,那里,有玩具兵和一切美好。最终,舞台幻化为童话中的舞会,盲女终于“看见”了。“黑暗的对面是光明,记忆的对面是想象”。盲女记得,所以看见。
全剧充满哲思,对文学作品的引用十分值得玩味。卡夫卡和爱丽丝经常成对出现,前者写过《审判》,后者经历过一场荒诞的判决;他们和盲女一样,渴望在无秩序的世界中寻找真理;而契诃夫名作中关于等待的话题,恰恰反应了盲女渴望奇迹的心情。
剧中的歌曲大多朗朗上口,主打的3种曲风别具匠心:旋转的华尔兹,象征着纷繁复杂的梦境;跳动的曼波,如同似箭的光阴;而那酷似电影《天使爱美丽》主题曲的手风琴独奏,倾诉者盲女的纯洁和执着。
完美的梦境离不开绚丽的舞美。多媒体背投在呈现了几米原绘本插画的同时,与台前发生的一切完美契合。作为核心的布景,地铁站设计简约大气。变化的灯光下的站台,是盲女每一阶段的心理变化的物质体现。
盲女的扮演者魏如昀将盲人的举止演绎得惟妙惟肖,空灵的嗓音充满渴望;玩具兵的扮演者虽说戏份不多,但演员具有极强的肢体表达力和幽默感;而最值得尊重的,是几乎每一场景都离不开的群演们。他们一人分饰多角,每一个都那样个性鲜明。
剧中不足之处,恐怕是某些歌曲并没有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再加之晦涩的歌词,很有可能让观众感到是在看有音乐的《等待戈多》。
不过瑕不掩瑜,演员时不时打破“第四堵墙”让观众成为剧情的参与者,足见其思想性;同时,全剧张弛有度,时刻抓住观众的注意。严肃不失娱乐性,《地下铁》无疑是部成功的音乐剧。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
几米音乐剧《地下铁》
演出地点:上汽 · 上海文化广场
观赏时间:2017.03.31
| 本文转自 橄榄戏剧 |
橄榄新媒体联盟旗下公众号
欢迎关注橄榄戏剧,赏台前精彩,探幕后万象。带你走进从古希腊到21世纪震撼人心的话剧,流行与古典并存的音乐剧,和其他新奇的表演艺术。将戏剧生活化,人性化,让你爱上这门古老而前卫的艺术。
古典音乐全媒体
《橄榄古典音乐》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微信公众号、杂志、沙龙、电台、视频、音乐周边
Q:我们有哪些微信号?
A:橄榄古典音乐、橄榄钢琴课堂、古典与爵士、橄榄戏剧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Tips:猛戳阅读原文购买《橄榄古典音乐》杂志。当天16:00前下单默认第二个工作日发货。微店上购买的杂志物流有任何问题,请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