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晒美食
比如,晒个吃的,千篇一律的上帝拍摄视角,不过是一碗笨笨的红烧肉,光线一不给力,就成了暗黑粉蒸肉。
可怕的是,连个及格的说明文字都拿不出手。
一顿三餐全铺到了网上,句式是永远不变的:xxx好好吃;这个好赞;这个味道真的好好。
要是不让用“好”字,就像郭德纲不让曹云金用“云”字,绝对当场卡在壳里。
亲,能不能走点心啊。看看人家是怎么晒的!
有位仁兄这样晒他的炖肉:把锅洗干净了,放一点点水,用柴木杂草之类的烧,不要太大的火,用那种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炖,不要着急,让它自己慢慢地熟,火候到了,美味自然就出来了。
这一段,连标点符号都在冒香气有木有?!
这是苏东坡的《猪肉颂》。这才是爱生活,这才是对二师兄努力长膘的尊重!
自己动手做,晒得情真意切,就是下馆子,也是惟妙惟肖。
还记得那首《春江晚景》吗?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还以为是春游呢;下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以为是逛动物园;第三句“萎蒿满地芦芽短”,以为是写春景;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时”,以为是观鱼。
可是,把这四句联起来,我去,东坡先生啊,你还是暴露了吃货的本质。第一句明明是桃花酒,第二句是北京烤鸭,第三句是炒芦笋,第四句,萌萌的河豚上的不是江流,而是餐桌。
什么春江晚景,明明是春江晚宴!
看了这样的晒吃高技能,亲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吃货吗?
2
秀恩爱
亲们晒吃的too simple,就连虐狗大法也是too young,尺度总是掌握不好——晒得太性感,容易被人惦记,晒得太土,虐狗的目的没达到,可能还会造成误伤;手法上,不是晒花,就是晒钻戒、晒礼物。一个没看清楚,还以为是做微商的呢。
照片差强人意,文字也清淡无味。不让用个“爱”字,简直就不会表达体内的洪荒之力。
看看大神是怎样晒恩爱的。
他说:那一天早上我起来,发现衣带变宽,竟然又瘦了,这份因你的清瘦,我绝不后悔,如果可以,我愿意再瘦个五斤。
这是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们不说白头到老,海枯石烂,他们说:愿我是一颗星星而你是皎月,不知道,是你的流光照亮了我,还是我的星光在辉映你。
这是范成大的《车遥遥篇》: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他们不说,你快回来吧,俺想死你了。
他们说:想你快快归来,但路上的花都开了吧,你慢慢回吧,这样,你可以欣赏那田埂的鲜花了。
这是吴越王钱镠写给他回家省亲的妻子戴氏: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现在知道自己的海枯石烂有多烂了吧。
3
晒父母
每到父亲节、母亲节,是每年的爱爹爱妈节,也不管爹妈用不用微信,一阵轰炸,仿佛爹妈活在微信里,不在自己的身边。
可就是这样,晒的技法也乏善可陈,往往连图片都没有,因为手机根本没有爹妈的照片好吗?
好吧,没有照片咱就文字补吧,可是干巴巴的文字,堆到朋友圈,不过一句节目快乐。
晒个爹妈就这么困难吗?
那一年,朱自清是这样晒自己的爹妈: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龙应台是这样晒他的父亲: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徐霞客这样晒他的母亲:
母亲说:带我去游游荆溪吧,去游游句曲吧,我想亲眼看看你口中的世界。
出游的路上,母亲一路小跑着走到前面。
“儿啊,你看,我比你走得还快,你还有什么担心的……”
我们总留给母亲背影,我们又何曾关注母亲的背影?我们只知道有远方,我们何曾想过,我们亦有来处。
宋丹丹这样写他的母亲:
母亲生命垂危,不知何故唯有拉着手才睡得踏实安稳,我便这样拉着,我也踏实安稳……儿子巴图把它拍下来拿给我看,我说:“有一天你也要这样拉着我呢……”
都是晒爹妈,看到这里面的技术差了吗?
4
晒孩子
必须得说,这四种晒里,亲们晒孩子是晒得最有水平的,图文并茂,图片到位,文字认真,角度走心。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上幼儿园大哭,第一次上小学,第一次上大学,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
当然,水平依然要提高,不信看看龙应台的晒儿子: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5
正确晒法
可能有的亲会抗议,我们不是诗人,不是作家,就是一个普通群众,你好意思用他们的水准要求我们?
其实不是的,这无关水平,只跟一个东西有关:细节。
你们的朋友圈只缺一个东西:细节。看看上面的范文,他们的晒文里满满的细节。
朱自清胖胖的父亲,爬上爬下的样子;龙应台的儿子正在公车站听着音乐等车;徐霞客的母亲迈着老腿,倔强的要走在儿子的前面……
你们缺的就是这般的细节,你们的朋友圈只有空洞的结论,苍白的情感倾诉,却没有细节为它们站台。
为什么没有细节?因为你们的目光没有在对方的身上。
你有凝视对方的脸吗?你有细细触摸对方的皮肤吗?你有发现妻子做了一个新发型,穿了一件新裙子、戴了一个新发夹吗?你有察觉岁月在父母的脸上慢慢刻上细微的风霜吗?你有发现某一天,母亲的白发又多了两根吗?你有察觉他们的背似乎弯了些许吗?
如果没有,你很难晒出一个细节满满的朋友圈来。而亲们晒小朋友晒得最出色,大抵是你们真的有观察过。小朋友的每一个动作都收纳在你们的眼中,每一句,你们都记在心里。
放下手机,仔细观察身边的一切,那才是我们的生活。你有多爱生活,你就能晒出多好的朋友圈。■
摘自微信公众号“脑洞历史观”
ID:naodonghistory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阅读原文:https://wqxxzyx.blog.163.com/blog/static/88334879201691445555677/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