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会 > 正文

大鼓书欣赏民间故事会,大鼓书有哪些

中国财富网 2023-11-12 09:45 故事会 84 0

西河大鼓的内容曲目

黄福财(1909—1951)河北大成县人,西河大鼓名家,杨世友的弟子,20世纪30年代在天津成名,40年代初到东北沈阳等地献艺。解放后定居鞍山。

“走马观碑”比喻特别聪明,异于常人。是西河大鼓传统曲目,又名《岳王墓》。

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擅唱短段,与其父共创西河大鼓“马派”唱腔。擅演曲目有《薛家将》《花唱绕口令》《江竹筠》《一分钱一两米》等。其父马连登系著名评书演员。其兄弟姐妹还有马增锟、马增蕙、马增祥。

保卫大武汉》《亲骨肉》《晋察冀小姑娘》等。建国后,曲艺工作者又记录、整理了不少西河大鼓优秀中篇和长篇大书的主要片段,如《三全镇》《调寇》《八百破十万》等,并创作、改编了反映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新曲目。

易唱易懂。属于头板的唱腔有起板紧五句慢四句一马三涧快头板等;二板的唱腔有起板流水板双高海底捞月反腔蚍蜉上山梆子穗十三咳等;三板唱腔有散板紧流水窜板尾腔等。

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曲种,五音大鼓是如何而来的?

五音大鼓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曲艺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据了解,五音大鼓是京郊密云民间独有的一种古老的曲艺表演形式,由五人演出,主要乐器有瓦琴、打琴、三弦、四胡、大鼓五件乐器,这些乐器有的可追溯至唐代。

北京琴书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北京琴书源于河北廊坊及北京郊区的五音大鼓,又名单琴大鼓、扬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

五音大鼓的“五音”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在“奉调”、“四平调”、“柳子板”、“慢口梅花]”、“二性板”五个曲种中各取其中的一个曲调,融汇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曲艺品种。

北京琴书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曲艺剧种之一,已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琴书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

弹词类;主要流傅于中国南方。演唱者兼奏小三弦或琵琶等乐器,自弹自唱。是明清以来发展颇盛的曲种 鼓曲类;又称鼓词或大鼓书。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一些南方省市也有流传。

鼓词的西河大鼓

1、以《玲珑塔》选段为例:高高山上一老僧,身穿衲头几千层。若问老僧年高迈?曾记得黄河九澄清。五百年前,清一澄,总共是四千五百冬。老僧收了八个徒弟,八个弟子都有法名。大徒弟名字就叫青头愣,二徒弟名叫愣头青。

2、【答案】:鼓词类曲种是说唱音乐中非常重要的类别。“南弹北鼓”中的“北鼓”就是鼓词类曲种,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北方,它包括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太原大鼓、梅花大鼓等。

3、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河间是西河大鼓的主要发源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北京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

4、鼓词亦称鼓曲或大鼓书。演唱者自击鼓、板作伴奏,俗称大鼓。

大鼓书的意思大鼓书的意思是什么

书鼓 [shū gǔ] [书鼓]基本解释 击乐器。鼓身扁圆,两面蒙皮。是北方曲艺大鼓书的伴奏乐器。[书鼓]详细解释 击乐器。鼓身扁圆,两面蒙皮。是北方曲艺大鼓书的伴奏乐器。

大鼓,拼音dà gǔ。梵名dundubhi,乐器名。打击乐器的一种。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常由皮革、布料、木材或塑料等材料制成。

大鼓书的种类:梨花大鼓、铁板大鼓、五音大鼓;按地域分为:山东大鼓、乐亭大鼓、奉天大鼓、天津大鼓。

坠子是河南省的一种曲艺形式,有单唱、对口唱、多人分唱;唱腔流畅婉转,词句通俗易懂。大鼓书,是一种说唱兼有的传统曲艺艺术。

十二运是古代中国阴阳五行家以十天干周行十二支来表示命运的旺衰之势。

有哪些关于湖北大鼓的记载?

湖北鼓书的历史,正史记载甚少。从鼓书艺人的师徒相承关系追溯推测,清道光末年,即有有名的鼓书艺人卖艺授徒。在这之前的流传时间肯定更久。

湖北大鼓 hú běi dà gǔ曲艺的一种。清代咸丰年间由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的大鼓传入湖北省发展而成,流行于武汉市和鄂东一带。初用鸳鸯铁板按节拍,后改用木板,并以三弦、二胡伴奏。基本曲调有四平调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占地面积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代表曲目有《花和尚》《罗成代嫁》《滴血成亲》《四下河南》《反唐》《征东》《南京》《北京》等。

曲艺。湖北有代表性的曲艺项目有湖北大鼓、汉川善书、湖北评书、湖北小曲、南曲、恩施扬琴、鼓盆歌、三棒鼓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湖北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武当武术和岳家拳等。传统美术。

湖北大鼓有一套完整的表演技艺,主要是运用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形成灵活多变而又浑然一体的艺术表演风格。

京韵大鼓名家有谁,及其代表作

流派名家 京韵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鼓界大王”的刘宝全,与刘宝全齐名的还有白云鹏和张小轩(张筱轩),并形成刘派、白派、张派三大流派。刘宝全的学生白凤鸣,早期师承刘宝全的唱法。

代表作有《长坂坡》、《大西厢》等。刘宝全的词语解释是:(1868-1942)京韵大鼓演员。原名毅民,河北深县(今深州)人。初在农村说唱木板大鼓,后到天津,先后师从宋胡霍明亮。

光绪三十年(1904)白云鹏三十岁,开始在京、津一带演唱由木板大鼓演变成的京韵大鼓,渐渐专唱短段而弃大书。

不是,不是的。红梅阁》是骆玉笙的代表作。 刘派、白派和骆派是京韵大鼓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三大流派,演唱各具特色。 “刘派”唱腔是刘宝全综合胡宋霍明亮三家之长加以创造而形成的。

刘宝全对于京韵大鼓来说是一位重要人物。刘宝全(1869—1942)京韵大鼓著名艺人。河北深县人。他起初跟随父亲学弹三弦,唱木板大鼓,后到天津拜盲艺人王庆和为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
关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