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九霖,年值不惑,已历人生跌宕起伏:他曾任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前总裁,坐享数千万税后年薪;2006年,他自巅峰跌落,在新加坡服刑1035天;现在,他重整旗鼓,执掌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欲再创投资传奇。
过去两年,李嘉诚先生频频出手套现中港资产,大动作连连,套现总值超过800亿人民币,撤资举动愈发明显。与之相反,过去三年,他向负债累累的欧洲进行了价值180亿美元的新投资。【小编听说这叫“乾坤大挪移”。那可都是钱啊,过账资金近2000亿了】
2015年年初,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长实)、和记黄埔(和黄)两大上市企业宣布业务合并、重组方案,两个集团的资产将分拆为两个,两家新公司分别取名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长和”)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简称“长地”),后者将负责两家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前者将负责房地产板块外的其他业务,公司的注册地也移到了开曼群岛。【好像每当一个公司的注册地迁到这个岛上,就意味着有梦幻的事情要发生】
一系列消息无疑于颗颗重磅炸弹,炸开了人们的想象力:有的认为,这些举动透露了他看空内地和香港;有的认为,他是为了避税,绕开监管;有的认为,李氏绕道欧洲,伺机重返大陆;有的认为,李嘉诚的商业帝国转向扩张国际版图;而有些则认为他是为了规避风险,暂避风头;还有人认为这是为了李氏家族的继承问题做准备。【富豪也不容易,花自己的钱,让别人猜去吧!】
作为一个在资本市场,尤其是国际资本市场摸爬滚打20多年的老兵,我更愿意从“在商言商”的角度做深入分析,站在一个企业人的位置上看看能否从李嘉诚先生那里学到一些什么。【您的书也教会小编很多,不信您戳链接去看看】
今天,八卦来得严肃了一些。我要来扒一扒李嘉诚乾坤大挪移背后可能的逻辑【你要是赞同,麻烦手动点赞】
一哒哒,哪儿好发财去哪儿做,广撒网来等大鱼
我早就在多个场合讲过,自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欧洲、澳洲等地的资产不断缩水,是企业展开并购的大好时机。【便宜的时候不买等神马呢?】
李嘉诚先生更是早就意识到了这个机会,并抓紧时间,进行产业布局。在实际的商业运作之中,李嘉诚秉承的,始终是“在商言商、低买高卖”的商业逻辑。资本的逐利性质,是李嘉诚转移战场,套利中港、“抄底”欧洲、澳洲的重要考量。【邻居家小孩都知道我家楼下阿姨卖的棒棒糖比卖报纸的大爷卖的贵,所以见到阿姨绕道走呢】
因此,2010年、2011年,李嘉诚先后以700亿港元与30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与水务业务,2012年7月,又耗资235亿港元收购英国管道燃气业务。目前,李家控制着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而英国媒体更称,李嘉诚要并购“整个英国”。【买什么断什么似乎也很有讲究的样子。李叔叔对资源的这一路采购,是要沾命脉的光么】
在内地投资回报率下滑,暂时没有投资新亮点的情况下,转向国际平台,加深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无疑是一个眼光长远的举措。就像李嘉诚先生自己一直在强调的“我要对我的股东们负责”。我认为,此次长和系的资本重组是为了在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谋求更高的利益而进行的一次商业投资转向。【小编只对钱包负责,谁告诉我明天这支股票要不要清仓?!】
二哒哒,苗头不好就撤退,晴天防雨很关键
李嘉诚先生是一个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及其应对之策的伟大商人。李嘉诚曾说:“《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这套传统的中国思想在商业社会中也非常实用,故此十多年前当地产很蓬勃时,我已决定集团应强力加速多元化发展,所以,远于泡沫爆发前,我们地产投资所占比重已较为减少。”【所以你是来推李先生语录的吗?我还在https://wap.koudaitong.com/v2/goods/uklobr7g 推您的语录呢!】
李嘉诚还说:“做生意似划艇,我一定会想:没有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我们俗人木有大谋略,只有“不安全感”。扫文尾二维码,关爱小编】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行业夕阳西下的趋势明显。在市场与政策前景不甚明确的环境下,及时套利,规避风险,稳健投资,可能是李嘉诚的一项应时之举。此外,自2013年以来,长和系在香港遭遇多次工人罢工与抗议,究其原因,与“仇富心理”和长和系在香港的垄断地位不无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避其锋芒,转而寻求海外投资机会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小编一直好奇一石二鸟这事儿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三哒哒,集中力量办大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企业发展不能死水一潭,必须因时制宜,适时调整。在过去的20年间,在多元化的思路下,长和系也一直在剥离其盈利黯淡的业务,吸纳富于前景的产业,而欧洲,一直是其布局的重点。【趋利避害,人之本质。我看《地狱归来》里也提到了,而且很生动】
复苏中的欧洲相对安全的投资环境与可期的公共事业投资回报,自然是其投资的重要选择。因此,近年来李嘉诚频繁投资于欧洲,其主要投资领域又集中在基建、电信、零售行业,其中,英国是“主战场”。根据和记黄埔2014年的中期报告,2014年前6个月其欧洲业务营业利润118.97亿港元,占该公司总利润的37%,其中,英国占比27%。而中国区业务的营业利润的占比仅为26%,金额为81.28亿港元。长和系在全球的业务布局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移。【一看数字就头大星人飘过~】
另外一个方面,此次重组后,长地将持有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内地、香港及海外的房地产业务,长和实业将持有两个集团在全球地区的非房地产业务,主营业务将包括电讯、港口、零售、基建、能源等。业务的重组将房地产单独拆分,庞大的房地产帝国终将以企业实体的形式出现,将更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发展。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在进行的重组将使两家公司的资本的增长及发展带来更多便利条件。合并后的两家公司在战略层面更加统一、在人力等资源方面更加统一;而且,合并后的长地可以更加专注于住宅地产,将助力其改变现有经营模式。【说白了就是以后,房还是你的,水电、通讯、港口也都是你的了……】
四哒哒,换换酒杯换换碗,你我都能多吃点
长江实业原来持有和记黄埔的股份,而相对于和记黄埔的交易价格而言具有一定折价。【花了那么多钱却拿不到那么多货呗】
通过重组,可以使得这种折价消失,为股东创造价值;通过重组,也提高了透明度和业务的协同性;消除了原来两家公司的架构后,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于两家独立的公司,可以消除现在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业务重叠的情况。李嘉诚曾表示,重组有助于消除控股公司折让,为股东释放公司实际价值,惠及长江实业及和黄股东。长和实业及长实地产的业务界定清晰之后,有助投资者对长和实业系相关业务作出更准确的投资分析,价值可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去除长实对和黄现有的分层控股架构,将有助于向股东释放实际价值。【每次看到“股东”&“价值”,头顶就飘过一行字:跟我有毛关系?!】
终于可以说到那个叫做“开曼群岛”的梦幻之地。作为全球第四大离岸金融中心,开曼群岛具有更加自由的政治经济环境,是有名的避税天堂,取名自由、注册资金无上限等诸多条款都对李嘉诚继续作深做大提供了充足的保障。【避税、自由、无上限……肾上腺激素分分钟就飙升了】
将开曼群岛作为上市的跳板,将降低成本,缩短时间,避开国内复杂的手续流程。比如:此次重组交易额巨大,涉及分派新公司的实物股票,根据香港有关法规,这对于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是不被允许的,而在开曼群岛却畅通无阻。【畅!通!无!阻!李叔叔,你确定系好安全带了吧?】
此外,将企业开在海外,本身就是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在未来李氏版图的构建中,以欧洲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分量将越来越重。香港《明报》网站在本月9日还分析说,开曼群岛属于英国领土,李嘉诚在开曼成立长和,日后若遇到官司,香港可能对长和没有司法权力,最终审核权由香港终审法院变为英国最高法院。【那这是给自己便利还是给自己树高墙呢?】
五哒哒,今天明天不是事儿,是事儿也就这一会儿
当下,长和系在中港的撤资行为,也不能完全排除李嘉诚在这个阶段看空中港经济的可能性。或者说,他本人及其团队对已经出现的“新常态”还把握不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内地的地价如今被抢得太高,如果未来价格合理,他也想买入地皮。” 但我以为,李嘉诚看空的主要是房地产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金融体系。他在大量抛售商业地产项目的同时将投资目光聚焦在了创新科技领域,就是一个证明。他不仅入股了中航工业国际,他的下一个投资方向也瞄准了国内的飞机租赁行业。【私人飞机棒棒哒】
但总体而言,李嘉诚先生此次在内地、香港的撤资,对企业进行的重组,本质上是作为一位企业家的商业行为。这是在新常态下,长和系商业战略的新转向。
在我看来,对李嘉诚先生的重组举动,我们不应该过份纠结于负面影响与信号,而更应该看到它所释放出来积极意义,尤其是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启示。我总结了一首打油诗:
在商言商,价值为重。
一叶知秋,识别风险。
善于整合,活用资本。
顺势而为,借力发力。
哦,对了,我还有好多故事要讲给你听,都写在一本叫做《地狱归来》的书里。那是我在新加坡樟宜监狱服刑时写的,后来又想方设法偷出来。我不想说入狱是多么冤屈,但那段没有尊严的日子,确实不堪回首:连门缝里透进来的光都是安慰啊!【扫码进入微店,购买陈九霖先生亲自签章的《地狱归来》——卖老板纪念版。】
卖老板的店
https://wap.koudaitong.com/v2/home/omt9a2r6?ps=760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