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这家百年老店出流心月饼啦!38元抢购价值68元礼盒,全城仅此200份!!手慢无!赶紧戳小手抢购
请输入标题 bcdef
今天【更台州】跟大家讲的是关于木偶戏的故事。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姜观应
在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里,木偶戏曾是一些偏僻山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唯一亮点。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农村人口流动加快,电影、电视等日益普及,木偶戏一度沉寂。所幸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姜坚持了下来。
视频
▽▽▽
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的木偶戏,在龙泉城北一带的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据悉,该市城北乡木偶曾经有10多个木偶戏班,一度辉煌。传统木偶戏班大多以家族形式组成,他们自制木偶,自缝木偶袍。所制木偶形象生动丰富,形式多样。
木偶戏演出唱腔大多是婺剧、乱弹、高腔等。演出剧目内容大多是神话、传奇,有短剧,也有连台剧。
木偶戏以其剧团人员少,演出剧目多,内容丰富且通俗易懂,道具简陋,便于深入交通不便边远山村的优势而深受群众喜爱。在那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是农村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文化食粮。
尤为突出的是秋冬时节,山村农民辛辛苦苦耕种大半年获得丰收之后,时兴叫木偶剧团演上几天几夜,名曰:“还愿戏”,一是表达对上苍的感恩之情,二是祈求来年继续风调雨顺。
龙泉的木偶戏始于何时,无史可查,据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线木偶传承人、城北乡东书村姜观应家保存的《姜氏宗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姜氏之达公从事木偶提线,至姜观应已是第八代传人,有着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走过百年风雨,木偶戏沉沉浮浮。随着影视、网络深入山村角落,农村娱乐生活方式多元化,如今木偶戏风光不再。
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线木偶传承人姜观应现已70多岁高龄,儿子说演木偶戏既吃力又不赚钱,中途放弃了接班,自去上海从事旅馆业发展,姜观应说:“等我过世后,也许不会有人接班了。”后继乏人是各个木偶剧团普遍存在的难题。
台州文化生活频道编辑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天晚上7:20分
台州文化生活频道《600朋友圈》
带你走进 【更台州】
大家都在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