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正文

海绵城市谁提出来的,海绵城市首次提出

中国财富网 2023-11-11 10:59 城市 53 0

海绵城市什么意思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海绵城市的解释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 自然 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 释放 ”并加以 利用 。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如何打造“海绵城市”?

1、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的绿带。生态恢复和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

2、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规划的刚性控制指标,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二是严格实施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在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

3、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4、建立海绵城市投融资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持续的投资支撑。巴黎气候协议的签署以及即将建立的国际、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长期的资金利好。

5、统筹建设是指城市开发建设应统筹各类宗地开发以及道路、园林、水等设施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四是从排水安全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传统“快排”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的耦合。

海绵城市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1、“海绵城市”之于中国,最早是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由官方提出,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到2020年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2、美国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体系全称是spongecity。这个计划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3、何镜堂。根据查大众网信息显示,何镜堂是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师,也是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者,在2009年正式提出了海绵城市概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可持续、生态友好的城市。

4、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5、西欧国家推行城市海绵体进程较慢的原因是其城市的排水系统等级高,排水效率高。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6、海绵城市是近些年才出来的新名词,2015年国家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且明确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的提出及成功经验?

海绵城市是由中国提出的。城市不同,特点和优势也不尽相同,因此打造海绵城市不能生硬照搬他人的经验做法。而应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

改善生态环境。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海绵城市有什么作用 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有利于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生态保护:海绵城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增加绿化、改善水体质量等方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节能减排:海绵城市采用生态设计、节能设计等方式,减少城市建筑能耗和环境污染。

“大禹文化”为何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正统?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大禹作为中国古代圣王,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德精神,建功立业的政治成就,都符合儒家传统的圣王标准。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现代地域看,禹东到过大海,西北至青海积石山,西南到过巫山,北边到过恒山,南边可能到过越南。

血缘正统在古代的时候,想要得到继承下来的皇位,血缘就必须是正统的,在上古时期也不例外,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推行的是世袭制,到后来才变为选择一些有才能的人来继承皇位,制度也就变成了禅让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
关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