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结尾处,我提到“吴承恩是怎样安排了一场神话世界里的变革呢?谁是这场变革的主导者呢?怎样进行变革呢?”(文/萌书生)
在回答这几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句话。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这话也十分正确。任何一个王朝要想阻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唯一能做的便是“变”,也就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纠正,及时的施行新政,加以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长久下去。就跟《周易》里那句:“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样。只有变,才能通,只有通,才能久。
吴承恩先生生活的明朝也是一样,有很多弊政,已经到了必须变革且成功才能继续存在下去的地步。天庭和灵山呢?一样。天庭和灵山比明朝更久,存在的问题更多。这种情况下,天庭和灵山也要变。就这样,吴承恩完美的将明朝和天庭、灵山联系到了一起。
在吴承恩所构造的《西游记》神话里,太上老君为道祖,位列三清,他的地位高于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玉帝分管道教天庭,如来佛祖分管佛教灵山(太上老君化胡为佛)。为了能让玉皇大帝管理好天庭,太上老君屈尊在玉帝之下,如来佛祖也以玉皇大帝为尊。
天庭和灵山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他们心里跟明镜似得。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一场变革。
这场变革由谁来主导呢?应该是太上老君,可这只是应该。太上老君可以,但不合适。为何?一旦太上老君出面进行改革,他所推举的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就没有了实际作用。难道要天庭和灵山合并吗?合并之后,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因为天庭和灵山是两种教义,虽然灵山也有人员在天庭,天庭也有人员在帮助灵山,但这都是两教之间在困境时的互补。真合并到一起,势必引起两方的争端,这样只会越来越乱。因此,太上老君出面,主导改革不合适。
太上老君不合适,合适的只有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他们分别是掌管着天庭和灵山,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样的改革才是最彻底的。因此,玉皇大帝与如来佛祖共同主导了这场天庭和灵山的变革。
有了变革的想法,就要有一套实际可行的计划。玩一次假的妖魔攻打天庭和灵山?显然不行。进行一次思想教育?也不行,起不到实际作用。成立一个天庭工作组,派往灵山纠察,成立一个灵山工作组,派往天庭纠察?也不行,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也不敢保证工作组是否不会串联。那怎么办?“引蛇出洞”,这是最好的办法。
要想达到“引蛇出洞”的目的,就要有足够大的“诱饵”,并且这个“诱饵”还要有主动出击的本事。主动出击可以打击那些对“诱饵”不感兴趣却已经“露出马脚”的人。
在这样的前提下,需要一个完美的计划和实施者。这个计划必须能引起天庭和灵山所有人员的重视,这个实施者必须没有任何背景。
能引起天庭、灵山所有人员的重视,又不被他们发现。这样一来,在天庭和灵山内部实施计划,显然不行。天庭和灵山不行,就只有妖界和人界了。妖界首先被排除,为何?妖本来就是无恶不作的,他们被仙佛重视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因此,仅剩人界。在人界进行怎样的计划呢?
取经,从东土找合适的人选去西天取经。让取经人变成“诱饵”,然后引蛇出洞,给取经人寻找一个或几个具备主动出击能力的徒弟。这样一来,天庭和灵山的变革就可以开始了。这就是吴承恩架构的故事。
有了故事,天庭和灵山有了计划,接下来就是实施者了。既然从东土到西天取经,信奉道家思想的东土负责取经人的徒弟一事,灵山就负责取经人。
寻找且培养一个“诱饵”容易,培养一个主动出击的“诱饵”保护者就难了。因此,按照先前的工作安排,玉皇大帝必须先去找“诱饵”的保护者,也就是“取经人”的徒弟。这不是玉皇大帝自己的事,如来佛祖也要知晓,并且辅助进行。
有了这样的计划,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便与太上老君进行了沟通,太上老君希望看到这样的变革,他也会全力配合,但不想自己出面,因为他一出面,就更乱了(原因上面提到过)。
这项计划是高度机密的,太上老君知道,玉皇大帝知道,如来佛祖知道。可太上老君不合适出面,就剩下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了,他们两位来实施,确实有点捉襟见肘。他们不仅要实施计划,还要完全保密。因此,需要找心腹之人来辅助,玉皇大帝找的是太白金星,因为他是玉皇大帝的使者,也是玉皇大帝最信得过的人。如来佛祖找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也是如来佛祖最信得过的人,且与天庭来往甚密。
计划有了,具体的负责人有了,剩下的就是实施计划了。首先要找的是“取经人”的保护者,一个可以主动出击的人。这个人相当难找,要万无一失,要绝密。他不能是天庭和灵山的成员,不能是下界已经存在的妖怪,不能是凡人。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主动出击的能力。怎么办?“造”。对,“造”一个这样的人。一个全新的,具备先天灵力的保护者。
制造出的保护者,没有思想,接受怎样的思想就是怎样的人,给他一颗怎样的心,他就有一颗怎样的心。这场计划的目的并非是杀死某些天庭和灵山的成员,而是让他们“变”,通过他们“心”的变化,来达到天庭和灵山改革的目的。这场改革,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一场“心”的变化。只有将天庭和灵山部分具有“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等等“心”的成员的心“挖掉”,他们才能改变,他们改变了,天庭和灵山的变革也就完成了。
于是,一块“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的石头(原著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成为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制造保护者的目标。从这块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就是那个“诱饵”的保护者。
保护者有了,取经人也要有。取经人与保护者一样,都不能有成熟的思想。可取经人与保护者不一样,取经人担负的任务更重,要取经,还要传播佛法。因此,负责寻找取经人的如来佛祖,从自己的弟子当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合适的人选必须在保护者完全培养好之后出现。在这之前,如来佛祖要做的是,将佛法先带到东土。这个时间,大约在我国历史上的两汉之间。佛法在这个时间进入了东土,慢慢的发展。由于教义的不同,很难融入东土。
经过几百年的等待,保护者已经完全培养好。这时该出现取经人了,取经人出现的时间在中国历史上的的唐初。取经人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金蝉子轻慢佛法不是一次两次了,到了该敲打敲打的时候了。如来佛祖便把他轮回转世到人间,且给了他一段可悲的身世,让他顺理成章的从幼儿时期就到了寺庙,接受佛法的洗礼。
接下来的事,就是天庭和灵山的改革了。今日更新完两篇序,明天开始,进行《西游记》第一回的解读,孙悟空的师父等问题,也会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揭开神秘的面纱。(文/萌书生)
《心空局变》进行中,请继续关注。
欢迎关注我们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