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广电独家」兰之馨进入2022年,微短剧快速发展的势头仍在延续,而一些新变化也在循序发生。微短剧是中国互联网影视内容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兴内容形态。随着短视频的流行及其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微短剧从萌芽到爆发仅用了屈指可数的几年时间。2020年被业界称...
文|「广电独家」兰之馨
微短剧是中国互联网影视内容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兴内容形态。随着短视频的流行及其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微短剧从萌芽到爆发仅用了屈指可数的几年时间。
2020年被业界称为“微短剧元年”,这一年不仅业内涌现了一大批微短剧作品,在国家层面,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将单集10分钟以内的网络剧归类为网络微短剧,并纳入与网络剧同等立项及备案流程。从此,微短剧进入规范化生产管理阶段。
一时间,在视频平台牵头下,影视公司、MCN机构、广告公司等各类视频创作公司纷纷入局。接连经历行业调整期和疫情影响,影视行业正处于整装再出发的新时期。
微短剧低成本、轻体量、短周期等特点,使其成为大小影视公司开拓内容新赛道、盘活项目的不错机遇。
对于众多MCN机构乃至个人创作者而言,微短剧是培养网络红人以及进行商业转化的一大路径。而对于各大平台而言,微短剧既能以相对低成本填充内容缺口,又能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社会大环境叠加行业发展周期,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微短剧市场在各大平台牵头、各创作方踊跃之下“滚雪球”般生长。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通过登记并取得规划备案号的片目共266部6224集,而4月份则是共322部7374集。
相比之下,2021年长视频平台全年上线的微短剧数量总和为471部,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全年分别上新微短剧245部、121部、75部;2020年长视频平台全年上线微短剧数量总和为300部。
也就是说,今年4月份微短剧的单月备案量已经超过前年长视频平台全年播出剧集量。
另有统计称,过去3年,微短剧的年产量从几百部激增至几万部。统计口径或有差异,但微短剧爆发是不争的事实。
进入2022年,微短剧快速发展的势头仍在延续,而一些新变化也在循序发生。
▍群雄圈地,竞争持续白热
微短剧时间短、节奏快、情节性强,一晚上看完一部不仅不成问题,观众往往还追得不亦乐乎,微短剧以粗暴且有力的姿态占据了观众的大量碎片化时间。
作为适应当下传播态势的新型内容形态,微短剧被各大长短视频平台纳入内容规划当中,且需求量不小。过去一两年,各大平台纷纷推出合作模式,通过招募和激励计划吸纳内容和创作者,在扩大微短剧产能上“跑马圈地”,希望在这个新兴赛道中分得一杯羹。
从大的角度而言,根据酷云互动发布的《2022文娱白皮书——剧集篇》,当前国内微短剧的平台主要分为三大类别: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以及bilibili、知乎、快点等多元化入局者。
快手是最早介入这一领域的短视频平台,打法是以“自生长体系”为特色,进行全平台动员。
2019年9月,快手推出“快手小剧场”,又陆续推出“光合计划”“星芒计划”“剧星计划”等平台内扶持政策。2020年12月,快手的“星芒计划”对分账规则进行升级,并于2021年宣布投入真金白银和百亿级流量打造1000部快手独家精品短剧。2021 年 10 月,“星芒计划”进一步升级为“星芒短剧”。
今年,快手还推出了针对5分钟中剧集的“扶翼计划”。据悉,“扶翼计划”更偏向于中剧集的轻量探索。快手短剧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则是继续聚焦用户喜欢的内容制式,拓内容品类,将商业化规模持续做大。
相比快手侧重UGC模式,抖音更多发力PGC内容:联动明星包括专业制作公司,主打强制作策略和精品化输出。
2021年1月,抖音发布首份娱乐白皮书——《2020抖音娱乐白皮书》,明确提出进军微短剧,并宣布与真乐道文化、华谊创星、哇唧唧哇等业内头部制作公司、经纪公司深度合作。
2021年4月,抖音开始加快动作,与番茄小说联动推出了“流量+现金”扶持的“新番计划”。此后推出的2.0版计划则进一步开放资源释放产能,同步新版计划定档的、华谊创星与抖音联合出品的竖屏短剧《别怕,恋爱吧!》,再次表明了抖音以精品化内容为拳头产品的方向。
短视频平台在微短剧赛道发力颇猛,跑得也快,不过追究起来,最早展开短内容形态布局的其实是几家老牌的长视频平台,而它们在影视剧领域无疑更有优势。
2019年,腾讯微视就基于竖屏美学打造了首部IP改编微剧《通灵妃》,2020年跟进开发了首部互动微剧《摩玉玄奇》,通过交互叙事探索微短剧的体验边界。2021年,《如梦令》《大唐小吃货》等微短剧进一步验证了“好内容不分长短”,越来越多的行业翘楚投身微短剧的赛道。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微视曾推出扶持计划“火星计划”,并在腾讯在线视频创作者生态大会上宣布升级推出PLUS版本,将在微短剧领域投入10亿元资金和价值100亿元的流量。
2021年12月,腾讯视频发布业内首个微短剧品牌“十分剧场”,进入微短剧精品化探索新阶段。这也意味着微短剧迈上内容矩阵化布局、营销分季化传播的新台阶。腾讯视频规划进行微短剧的全年分季式播出,通过喜剧季、国风季、互动季、悬疑季等为用户提供精彩内容。
早在2018年11月,爱奇艺就推出了国内首部专业竖屏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在社交平台一度引起热议。爱奇艺还率先于行业推出了“竖屏控”剧场。
2022年第一季度,爱奇艺正式推出主攻短剧的“小逗剧场”,这是爱奇艺继“迷雾剧场”“恋恋剧场”之后又一类型化剧场,主打精品喜剧如《瓦舍江湖》《破事精英》《医是医二是二》。《瓦舍江湖》是“小逗剧场”首部作品,讲述一群年轻人在瓦舍中发生的杂谈趣事。
根据公开数据,《瓦舍江湖》在爱奇艺内容热度峰值突破6845;“瓦舍江湖”同名话题引发148万讨论,阅读量达到3.7亿,“瓦舍江湖花式送梗”“赵小棠只当了一集皇后”“秦霄贤赵小棠无效吻戏”等话题先后登上娱乐榜热搜榜,弹幕量高达400多万。
优酷在2019年就以小剧场的形式批量生产短剧,以单集时长15分钟以下的“迷你剧”为主力阵营。
2021年,优酷又加速了短剧的精品化和规模化。首先,优酷升级了短剧分账规则,上调分账单价,将S级项目单价翻倍提升至6元,流量分账单价提升至每1000次有效播放60元,以此吸引更多制作方打造优质内容。
之后,优酷又发布了“扶摇计划”和“好故事计划”两大内容招募活动,前者重点打造IP改编内容,后者主要鼓励创作者提供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原创故事,解决优质短剧产能不足的问题。
而在2020年,优酷短剧《东北风云》上线仅5天分账即破百万。2021年,优酷独播的短剧《另一半的我和你》切中当下热议的两性话题,在豆瓣评分达到7.6分。
芒果TV“大芒计划”致力于打造芒系中短视频内容矩阵,其中主打短剧的“下饭剧场”以甜宠、情感类短剧作为细分切口,满足平台女性用户对短剧内容的刚性需求。尔后该剧场更名为“大芒短剧”,频道下拥有“热播剧荟萃”“爆款小说·超爽演绎”“穿越千年·寻找真爱”“宠爱剧场·甜到冒泡”4个端口,芒果探索短剧类型化的意图不言而喻。
此外,今年芒果TV全新上线了专注于7~10分钟优质系列内容的“大芒”App,主打中视频内容,4月中旬推出的青春短剧《又是努力的一天呢2》更是尝试开启日播模式。
另外,B站是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B站联合多家知名厂牌以及头部UP主,打造主打单集3~10分钟微短剧内容的“轻剧场”。B站小剧场也上线了独家漫改短剧计划。此前,B站以融资的形式获得了兔狲文化传媒10%的股份,两者有过微短剧上的合作。
后起之秀百视TV是SMG及东方明珠新媒体集团唯一的视频流媒体平台。自去年下半年进入短剧市场以来,百视 TV 已经上线《山野异事》《云芊传》《快把身体还给我》等多部短剧,把短剧作为未来平台内容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并计划推出涵盖不同垂类内容的短剧剧场。
《山野异事》是百视 TV 联合兔狲文化共同出品的古典志怪题材短剧,今年双方还将继续开发《山野异事卷二》,同时百视 TV 也在思考如何将优质内容 IP 化,打造一个“山野的世界”。
据悉,百视 TV 今年的短剧将主打“新奇特”题材,如原创奇幻短剧《我的身体跳动着你的心》、漫改剧《六月的不可思议》、无限流闯关题材短剧《面具的法则》。
快点TV于 2021年底更名为“快点watch”,定位为专业打造精品短剧的平台。根据公开报道,快点watch现已开发上千部短剧,短剧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该平台兼顾真人短剧和动漫短剧,将大热动漫 IP 作品开发成真人与漫画两个系列是其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快点watch依托小说文本而非短剧个人制作者,其姐妹平台“快点阅读”上大量的文学内容是其微短剧开发的素材库。
此外,百度好看视频在中视频剧集领域作了多番尝试。知乎启动数个短剧的制作,包括都市悬疑单元短剧《嘘!看手机》、悬疑短剧《第四审讯室》等,这两部剧集都脱胎于知乎原生内容。从2019年起,知乎连续举办知乎故事大赛,加之精心运营的盐选专栏,拥有不少可供微短剧影视化的内容储备。
多样化平台纷纷入局并大力开拓微短剧赛道,推动当前微短剧数量有了爆棚式增长。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各大平台逐渐显露出各自独特性,开始有了自己的细分定位和不同的侧重点,并依据各自平台特性展开内容精品化探索。
▍商业模式不断优化升级
平台定制、分账、广告和电商是目前微短剧几种主流商业模式,不过不同的微短剧、不同的平台适用的商业模式各有区别。
对于质量高、流量好的头部作品而言,分账和广告有着较大激励性,从中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比如去年腾讯视频的《大唐小吃货》分账1300多万元,而今年的《拜托了!别宠我》分账更是超过3000万元。
不过,对于其他播放量没那么好的项目而言,单靠分账或植入品牌广告,获利就很有限了,而这部分作品在市场上属于绝大多数。在几大短视频平台上,利用剧集进行引流,靠直播带货挣钱是更普遍的赢利模式。
微短剧周期短、灵活性强,能更好承担品牌的短期产品或活动的营销诉求,同时因为足够贴近用户,在引流和商业转化上具备相应优势,因此吸引了不少品牌的商业合作。比如腾讯视频短剧《铁锅爱炖糖葫芦》融入助农带货情节,进行品牌场景化宣传。改编自腾讯游戏《天天爱消除》的短剧《消除吧!烦恼》则干脆是直接的品牌定制。
这些商业模式与微短剧的内容勾连比常规的广告和电商模式来得更深,不失为具有可行性且极具双赢潜力的方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平台已在尝试付费模式。
快手最早开始尝试微短剧付费模式。2021年11月,快手和米读合作的《冒牌娇妻》在上线的24小时之内吸引付费人次过万。据悉,快手用户可以通过购买快币(6元可购买42快币)观看一部微短剧的3集或不等集数的大结局。
抖音也开启了付费模式。相比长视频平台传统的付费模式,抖音的付费模式更接近于小说付费模式——按集付费。
以抖音平台的《超级保安》第二季为例,10抖币可以解锁观看1集内容,40抖币可以解锁观看所有内容。而根据抖音平台充值规则,iOS端1元可以兑换7抖币,安卓端1元可以兑换10抖币。换算下来,观看1集,成本至少1块钱。同比长视频平台观看一部院线电影的6元成本,微短剧时长虽短,却昂贵得多。
此外,腾讯视频也上线了微短剧的单剧付费业务,非会员用户可以用3元购买一部微短剧,会员则可直接观看。兔狲文化与B站合作的《不思异:录像》也是B站的会员付费内容,兔狲文化创始人袁哲在公开报道中透露该剧在B站的会员拉新情况“是极好的”。
《不思异:录像》
付费模式打开了微短剧新的想象空间。未来付费模式的走向尚待观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付费模式让平台更进一步将品控压力转移到了出品制作方,推动微短剧往精品化更进一步。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微短剧想要实现消费者层面付费,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和培养,只有朝着类型化和细分发展,形成更加稳定的用户圈层,付费模式才有可能成形。
跟随微短剧快速发展的脚步,各大平台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原有的商业模式。今年4月,腾讯视频官方发布消息,对微短剧分账策略进行升级。这是继2021年11月10日腾讯视频启用全新微短剧分账模式后的又一次升级。
早前公布的总分账收益由4个部分构成:会员分账收入、广告分账收入、单点付费收入和自招商分账收入。升级后的总分账收益取消了单点付费收入,新的收益计算公式调整为:总分账收入=会员分账收入+广告分账收入+自招商分账收入。
其中,会员分账收入=会员用户有效观看时长×会员用户有效观看时长单价。腾讯视频将微短剧分为S、A、B级别,会员用户有效观看时长单价分别为2元/小时、1.5元/小时以及1元/小时。
爱奇艺对短视频内容进行3个等级(A、B、C)的评定划分,并以“会员付费+广告付费+招商”的分账模式与合作伙伴共享收益,单价分别为A级5元/部、B级3元/部、C级2元/部。
爱奇艺分账规则
相较之下,优酷给予头部内容的单价最高。
优酷自2021年8月1日起升级分账规则,短剧内容合作模式以“会员+广告分账”和“流量分账”两个模式为主。其中,S级项目单价为6元,鼓励头部内容精品化,并取消A、B级会员分账。此外,分账短剧还新增了C级别,短剧也能以非独家的方式在优酷播出,并参与“广告分账”。
芒果TV“大芒计划”也在今年推出全新短剧分账模式:升级新增了“优质成片项目保底分账”和“前期项目平台联合投资分账”的合作模式;在分账模式上,更改为以核心用户(会员)观看时长的维度进行分账;同时还增加了奖励和自招商分成收益。
此外,2021年10月,快手短剧新增了S+档位,成本定在5万元/分钟,快手平台参投40%,且分账不作扣除。
总的来说,微短剧的变现方式正在逐步明晰,相对于头部微短剧收益较为稳定和可观,腰底部微短剧的收益模式仍有待拓展。
微短剧商业模式的不断开掘,不仅关乎创作方的价值兑现和生存状况,也是平台提升和赛道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需要创作者和平台共同努力。
▍题材趋于多样化,内容趋于精品化
虽然这两年微短剧数量激增,但距离行业质的飞跃仍有距离,精品内容比例仍然太少。由于相对低门槛、参与对象复杂等原因,掩于繁荣表面之下的是微短剧内容整体上的“鱼龙混杂”。
与此同时,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有创新性和辨识度的作品不多。影视创作风险不小,大范围的模仿、复制相对热门和安全的题材是惯常做法。
在微短剧赛道上,霸总、甜宠、古风、都市轻喜剧等女性向的作品构成市场主力军,持续不断地刺激观众的多巴胺分泌。节奏密集、冲突性强、爽点多、糖分高是它们的普遍特点,穿越、失忆、争宠、逆袭、互宠、追爱、虐恋、复仇等是其中的关键高频词。
以占据极大声量的霸总高甜剧为例,2021年,快手短剧播放量TOP50中甜宠题材超过六成。快手播放量达到10.4亿的爆款《这个男主有点冷》讲述的是草根女孩与霸道公子哥斗智斗勇的故事,集结了穿越、重生、豪门等元素,用10分钟讲完了传统电视30集体量的故事——3分钟,和老公签订离婚协议书;4分钟,“碰瓷”霸道总裁;6分钟,在酒吧揭开闺蜜真面目;9分钟,美女救英雄……另外一部爆款系列剧《秦爷的小哑巴》讲述哑女与霸总的爱情故事,霸总甜宠之余,重生、复仇、失忆等元素齐全。
《这个男主有点冷》
抖音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的微短剧最热榜TOP10里,“情感”类型占据半壁江山。《恶女的告白》作为抖音头部微短剧,讲述“钢筋直女”和默默陪伴她的校霸刘浩群之间的爱情故事,播放量突破7.5亿。
从长视频到微短剧,古装、甜宠题材都是不容忽视的大部头。
优酷、芒果TV、腾讯视频等的剧场虽然划分了不少类型,不过整体而言,古风、甜宠都占了不小的比重。像腾讯视频去年的爆款《大唐小吃货》就是集合了古风、美食、爱情的复合型短剧。不久前芒果TV热播的《念念无明》也是古装短剧,讲述隐瞒“江湖杀手”身份的成衣坊坊主司小念,与不能暴露暗卫营指挥使身份的医生晏无明相爱相杀的故事。截至收官时,该剧点击量突破4亿。
不过,总的来说,微短剧呈现题材多元化趋势几乎是业内共识,科幻、喜剧、悬疑、连载动画、无限流等类型陆续出现,逐渐丰富了观众的市场选择。
比如去年8月份,今日头条推出由李现主演的科幻悬疑微短剧《剩下的11个》,该剧的“出圈”意味着男性题材有机会成为微短剧市场新增量。该剧起用一线演员,在内容表达、镜头语言、服化道等多方面的高质量,也反映了微短剧创作的品质化趋势。
快手短剧在寒假档除了推出古风短剧《长公主在上》,还上线了乡村振兴题材的《我和我爹和我爷》、民国悬疑风的《古蛇传》、家庭共情短剧《逆光》等剧,把更多元的内容推向垂直细分用户。
腾讯视频的《恭王府》尝试互动剧这样的新颖模式,结合线上沉浸观剧与线下实景体验,引入剧集衍生剧本杀及文创产品等内容,试图从多角度吸引年轻观众。
这样的趋势在近两个月的备案剧集中也有所体现。
按照年代划分,今年3月份备案剧中,当代162部,占比61%;古代80部,占比30%。其中,都市题材以133部占据了50%的份额。另外,传奇题材29部,占比10.9%;科幻题材13部,占比4.8%;武打题材6部,占比2.2%;农村题材6部,占比2.2%;宫廷题材5部,占比1.8%;传记题材3部,占比1.1%;革命题材1部,占比0.3%;其他题材70部,占比26.3%。
4月份备案剧中也是当代剧和古代剧构成绝大多数,当代以190部占比59%,古代以90部占比28%。按题材划分的话,都市题材168部,占比52.2%;传奇题材22部,占比6.9%;科幻题材21部,占比6.6%;武打题材10部,占比3.1%;青少题材3部,占比0.9%;宫廷题材3部,占比0.9%;农村题材2部,占比0.6%;传记题材2部,占比0.6%;公安题材1部,占比0.1%;其他题材90部,占比28.1%。
从这两个月的备案情况来看,微短剧的创作题材虽然还是集中的,但呈现了一定的多样化特色。未来,随着微短剧赛道逐渐进入下半场,打破题材套路和陈规,以创新、高质突出重围当为上策。
短剧,更适合中国宝宝的速食影视剧。
《2023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微短剧正在视听内容中快速崛起,最近半年内,一半以上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19 岁及以下年龄用户的收看比例为 57.9%。《报告》认为,未来微短剧或将呈现单集时长、总集数增加的趋势。
过去一年,也是短剧内容井喷的一年。据广电总局官方数据,微短剧在广电总局的备案数暴涨近10倍,2021年不过398部,到2022年上半年就超过2800部。
从头部玩家来看,脱颖而出的出圈爆款,比如整个行业第一部播放量破10亿的短剧《这个男主有点冷》、多次登顶微博热搜的《长公主在上》、2023Q1首个开到豆瓣7.5分高分的短剧《东栏雪》等等,皆出自快手平台。
快手光合大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2年7月,快手短剧日活用户高达2.6亿,超过50%的快手短剧日活跃用户日均观看10集以上短剧,养成追剧习惯。
短剧,短是第一属性,占领了受众山头的短视频平台显然更具有优势,而同为短视频平台,快手如何能在短剧领域走在队列最前?
飞娱财经「文娱产业观察」第27篇。
主笔/ 向向
文章架构师/ fy
出品/ 飞娱财经
土壤决定生长环境
追根溯源,短剧的起源可以归结于由到用户自发生产的、带有一定剧情或前后联系的短视频内容。
可以说,短剧本身就自发孕育于快手。早在短视频文化尚未成为大众普遍接受泛娱乐内容之前,这类带有剧情的“土味段子”就已经在快手有了稳定的受众人群。
得益于快手最开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快手专攻下沉市场时期,快手老铁们自主生产的农村搞笑段子是快手早期短剧重要题材。
2017年1月,名为雪姐的博主在快手上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儿媳妇给婆婆梳头时不慎梳下了她的假发套,视频在婆婆光秃秃的前额露出后戛然而止,荒诞和日常融合在一起,有种别出心裁的搞笑感。很快,视频获得了过万点赞。
流量给了最好的正反馈,雪姐开始量产这类内容,2018年6月,雪姐发出《农村囧事》系列短剧第一集,目前更新至140集。
不止雪姐一位,也不止农村生活一种题材,账号浮生当铺、奇妙博物馆可以归结为类“八号当铺”的剧情账号,她们分别于2019年1月和2019年12月发布了自己的第一集故事,然后不断更新至今。
内容是自发生长的,但也离不开悉心浇灌。“老铁们”旺盛的表达欲与表演欲被快手官方细心捕捉到,于是,快手搭建起了舞台——2019年8月,快手官方建立了“快手小剧场”入口,从时间节点上看,这也是短剧初次登上互联网舞台的标志,也是快手正式布局短剧业务的节点。
有了舞台,要想吹锣打鼓地唱戏,还需要在火苗里填把柴。于是,短视频最擅长地现金奖励先来:2020年,快手推出了“星芒计划”等一系列平台分账计划。但现金奖励远远不够,快手还在同年举办“金剧奖”等行业盛会,把戏唱足。
同时,2021年,快手对“星芒计划”头部内容进行了整合,创立了行业第一个头部短剧厂牌“快手星芒短剧”。同年的金剧奖上快手还公布了平台鼓励的5大题材方向,分别是:国韵古风,青春励志,家庭共情,都市情感,时代旋律。
可以说是一种顺势而为,快手短剧的发展离不开内容创作者的热情,也得益于平台的大力扶持。去年,5大赛道各自产出了标杆爆款项目,有家庭共情赛道的《再婚》,时代旋律赛道的《胡同儿》,以及国韵古风赛道的《长公主在上》等。
在快手为短剧搭建的舞台上,创作者们起舞,并收获了掌声。
数据显示,目前,快手已上线数百部星芒短剧,累计播放量超600亿,其中超50部星芒短剧播放量破3亿,诞生了《东栏雪》、《长公主在上》、《成曦曲》、《育儿大作战》、《胡同儿》、《仁心》、《再婚》等出圈全网的爆款短剧,来到了内容内卷的阶段。
野蛮生长史与竞速
快手并不是毫无对手。
虽然快手确实为创作者开辟了天地,但在互联网空间中,创作者是自由的,他们也可以选择在快手之外的地方发表作品。另外,作品如果在快手上打爆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意味着自己的创作能力已经经过了市场检验,是有更大发展空间的。
短剧创作者实际上也确实具有跨平台的属性。B 站近期热播的《古相思曲》导演知竹,正是古风短剧爆款《长公主在上》的导演,除了在快手上是热门导演,在B站上,知竹也是热门up主。
内容是全网流通的通用货币,但作为短剧内容,不同的平台之间,会有数据的差异。
以快手男性向作品头部作者龙二为例,龙二的作品多以拍摄社会、生活题材知名,最早发布段子同样是2017年。在快手里,龙二2020年开始拍《知行合一》短剧合辑,已经更新至412集,总播放量超20亿,是快手小剧场大力展示的短剧内容之一。
但打开抖音就会发现,龙二在抖音也有账号,但平台用户有内容偏好,龙儿这类讲述社会冷暖的内容在抖音上数据并不如快手,点赞量普遍只有几百。
同属于古风赛道,头部古风类创作者御儿,在抖音快手都有账号,她在快手有粉丝1886万,比抖音多了700多万。2020年4月之前,御儿在两个平台同步更新作品,如《人鱼村庄》均发布于2019年9月12日,《乞丐王妃》均发布于2020年3月4日,其中,《人鱼村庄》在抖音的合辑播放量达2.9亿,快手则只有1.5亿。
但快手会出手——2020年4月,由御儿主演,快手和趣头条旗下免费阅读平台米读合作出品的,第一部竖屏短剧《权宠刁妃》上线。这一次,御儿在抖音发布日期晚于快手三日,播放量更是相差悬殊,此后御儿新作未继续在抖音更新。
起步早,抓力足是快手最初在短剧赛道上驰骋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点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抖音,在快手快马加鞭开发短剧时,选择把更多注意力投向了传统经典娱乐类型。
2020年,在快手锁定御儿的快手独家时,抖音的野心在院线大电影、综艺上。直到2021年,在长视频领域试水谈不上成功,抖音又转投短剧。
2020年底,快手忙着给平台上的短剧作者颁奖时,抖音开始试水网文改编,改编了短剧《当影后有了读心术》。网文IP是一方面,明星战术则是另一边,2021年1月,都有你出品的《做梦吧!晶晶》,一众明星参演其中,包括金靖、陈赫、汪东城、李佳琦等。
但抖音显然更注重明星赛道,随后,抖音出品的《男翔技校》邀请了关晓彤出演,《别怕,恋爱吧》的监制是拍摄过《前任攻略》系列电影的导演田羽生。
而快手却看上了网文IP+平台网红模式探索短剧赛道。2021年2月改编自小说的《这个男主有点冷》播出,女主角“一只璐”自述涨粉超500万。
不同的盈利模式下,谁的短剧更有未来?
数据促使更多玩家入局,但“钱景”才会让行业前景更为光明。谈到生意经,短剧的未来如何呢?
把短剧的类型划宽,不再局限于竖屏,抖快也并不是唯一的短剧玩家,长视频平台实际上也是短剧赛道选手。目前,市场上的短剧内容变现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分账、内容付费、品牌植入、品牌直播合作、电商直播等。
其中,分账是短剧行业公认的主流商业方案,各个平台也都推出了各自的分账合作模式。
长视频平台的分账模式与影视剧类似,采用 "会员分账+广告CPM分账+自招商分账" 三重规则对平台合作短剧进行分账。短视频平台则简单粗暴很多,以作品播放量为直接衡量标准,以作品播放量或每千次有效播放为基数进行分账,并且大多设置保底与封顶金额。
民国爱情悬疑剧《招惹》,则在上线两周分账800万,突破腾讯视频微短剧双周分账纪录,截至5月累计分账已破1500万,并创造了腾讯视频微短剧热度纪录。
快手则早在2020年12月便发布了短剧行业第一个分账政策 "快手星芒计划",基于快手的流量算法推出分账模式。2022年光合大会上,快手短剧公开了新版升级分账扶持政策。在原有分账规则基础上,为不熟悉短剧的新入局者新增激励成长 Plus 模式,该模式不设粉丝门槛,按每千次有效播放5元进行分账。
除了分账政策外,品牌合作也常常锦上添花,这就是快手的主场了。
丸美独家冠名的都市甜宠快手短剧《靠近双子星》中,品牌主理人艺姐以心理医生和丸美总经理双重身份出演。与京东新百货达成深度合作的《东栏雪》,正片中并没出现,创作团队宣布将为京东新百货定制专属番外。
快手公开数据显示,快手短剧商业化短剧数量2022年同比增长157%,短剧合作品牌数量2022年同比增长325%,合作品牌短剧累计75部。小红书、唯品会、支付宝、京东、王老吉、护舒宝、中国移动、真享、华帝、人寿、oppo、上海大众等各行业品牌客户都曾深度参与快手短剧的内容营销。
品牌定制是一方面,短视频平台更为熟悉的则是直播带货的方式——超高播放带来的流量一般会流向主演,而直播带货则往往是MCN机构或是达人会选择的最快的变现方式。
前文由《这个男主有点冷》得到500万关注的“一只璐”,于2021 年组建直播团队,尝试做电商,但直到她通过主演的短剧《这个男主有点冷》爆红,也带火了她本人的IP和电商事业,直播间带货GMV短时间内突破百万元,2022年《如花如荼》播出后,GMV更是突破千万元。
但综合来考虑,能从MCN机构到达人甚至最后的直播变现,都有足够成熟的方案落地的或许还是要看短视频平台。今年7月初,快手娱乐也举办了一场暑期计划发布会,会上,快手推出了今年的快手短剧暑期档片单,汇聚包括古风、民国、青春、都市、现实题材在内的 50 余部优质精品短剧。
正是快手短剧快速奔跑的好时候。
飞娱财经的思考:
下一步,拨开商业化道路的迷雾
早起赶集让快手最终成为在赛道领跑的选手。
一方面,短剧本身的受众与短视频平台受众很好的实现了匹配,短剧才能在平台实现蓬勃发展——有源源不断的热门作品被受众们共同筛选出来;另一方面,平台的政策扶持与真金白银的流量变现也鼓励了制作,让内容产出变得匹配。
但快手并不是高枕无忧。想让短剧最终能成为像直播一样能独当一面的盈利方式,在商业化这条道路上,快手仍然需要探索。
正如前文提到,现阶段,短剧的商业化路径均在探索中。确定的是,仅仅依赖现阶段的商业化方式显然是不足以让短剧实现长期发展的。快手短剧的受众依然在广大的下沉市场,尽管快手短剧有着巨大的流量,但是如何让受众付费,并且成为稳定的收入之一,将是短视频平台思考和破局的点。
目前,短剧的商业化尝试也仅仅在复制和嫁接阶段——长视频可以做品牌、分账的视频,就复制到短剧;短剧的流量像漏斗一样集中在某几位主角身上,于是嫁接进直播板块变现。换句话说,短剧尚未形成匹配自身的商业化方式,目前正在试水的内容付费,也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用户消费习惯培养。
对快手来说,只有跑通了商业化,才能知道短剧这块蛋糕到底是甜还是不甜。
♡「飞娱财经」用心出品文娱产业观察01.泪目,2020的年度音乐记忆!02.我们是低估了爱奇艺,还是高估了哔哩哔哩?03. 映客花椒,早起的鸟儿没虫吃!04.你听,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05.「网易云音乐」与「腾讯音乐」的竞争拐点06.国漫没有好编剧07.爱优芒:剧场化的解药与毒药08. 谁能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电竞俱乐部?09.中国影视节四大流派10.爆款剧的制造没有灵丹妙药11.两倍速对文娱产业的挑战12.吴京真的可以复制吗?13.文娱圈的三件小事:三束暖暖的光14.横店是文娱业的晴雨表,文荣奖是影视圈的风向标15.短剧,革命!16.打一场网文平台的降维竞争17.长短视频的“微”战场23.史上最严新规,游戏厂商如何破“不可能三角”?
24.感谢苹果不杀之恩!国产XR还有四条生路
25.探寻中华文化数字生命力,腾讯又有了新玩法26.优酷还有第三春吗?
文娱商业观察01.B站的千亿美金梦,还是得靠游戏啊!02.网络电影分账,离破亿还有多久03.一首孤勇者,营销价值十个亿吗?04.中国「直播造节」简史05.烂片是怎么赚钱的?06.烂综艺靠什么赚钱?07.如何让新春晚回归联欢,首届村晚给出了这样的答案08.B站商业化的三利三弊09.2022,体育明星>娱乐明星?10.文娱圈2022:赌新剧,不如开发老剧!11. 汽车厂商为什么和视频平台“谈恋爱”?12. 中国游戏去赚全球的钱?有这六种解题思路!数字经济产业观察01.风起元宇宙,全息投影才是真入口!02.快看,一个多重漫画宇宙的可能性!03.一场风向标级大会:数字人脱虚向实,产业加速落地!04.天下秀重仓元宇宙:李檬不是赌徒05.元宇宙新基建四小天王06.谁是中国的初音未来?07.腾讯幻核退场,给数字藏品拉响警报08.关于2.5D社交入口的哲学思考09.2022年,虚拟偶像代言会火!10. 互联网3.0如何在北京朝阳加速落地?
11. 互联网3.0的中心会在朝阳吗?
12. 当公益遇上数字藏品,值得14亿人永久铭记的革命遗志
13. 数字人搞钱的三大流派
14.元宇宙已经秘不发丧了吗?
「飞娱财经」——打造文娱及元宇宙产业最火🔥的社群矩阵。目前已组建39个精准社群,汇聚15000+文娱行业创始人、投资人、文娱及元宇宙相关从业者,全部100%实名制。请加飞娱财经运营合伙人@淑华微信,实名验证后一起进群交流学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