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庆余年几个皇子关系(庆余年几个皇子结局)

admin 2024-05-24 06:54资讯 12 0

  赵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通俗历史文学叙事中的热门,“陈桥兵变”是他帝王生涯的起点,“点检作天子”是赵宋时代编造出来的政治神话。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天下本取自于后周。后周世宗柴荣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没有柴荣,就没有后来赵匡胤的政治地位。所以,成为大宋皇帝的赵匡胤,又该如何处理后周皇室呢?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根据《新五代史》记载,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时候,周世宗有四个儿子在世。周世宗柴荣一共有七个儿子,前面三个儿子都死在后汉政权手里,成为后周恭帝的柴宗训是老四。柴宗训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名为熙让、熙谨、熙诲。

  赵匡胤玩的是“禅让”把戏,所以他要学曹丕,不能杀掉前朝皇帝,更何况人家老爸对他有大恩。所以呢,柴宗训被赵匡胤册封为郑王,迁徙到房州生活,开宝六年(973)卒,享年二十一。老六柴熙谨卒于乾德二年(964)十月,以其小于宗训二岁计,约生于955年,享年不过十岁。

  

  那么问题来了,另外的老五熙让和老七熙诲又哪里去了呢?宋朝人欧阳修是吃赵家人饭的,他在《新五代史》中写了一句:“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

庆余年几个皇子关系(庆余年几个皇子结局)

  既然老四宗训、老六都知其下落,何以老五、老七却不知下落呢?是躲避兵变而逃走了吗?不可能,他们年龄尚小,不过三至六岁。他们是被乱兵所杀的吗?也不可能。陈桥兵变基本上是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只杀了大将韩通。兵变前,赵严令士兵不许乱杀。

  

  赵匡胤

  那么,是赵匡胤谋害的吗?根据宋人 王巩的《随手杂录》记载:

  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顾问普等曰:‘去之?’潘美与一帅在后不语。

  赵匡胤问过赵普等谋臣,也有过“去之”,也就是杀掉的想法。

  文中所说的潘美,就是《杨家将》里的潘仁美,其实人家并非什么奸臣,而是赵匡胤创业时代的重要人物,赵宋王朝开国重臣。

  赵匡胤有问潘美,潘美不敢回答。老赵这才自言道:“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潘美这才敢说出心里话:“‘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

  赵匡胤马上说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

  于是乎,潘美就收养了周世宗的一位皇子为侄子,起名叫潘惟吉,“美本无兄弟,其后惟吉历任供三代,止云以美为父,而不言祖”。潘美并没有兄弟,哪里来的侄子呢?所以这个潘惟吉往上追溯家世的时候,就没有追溯到祖父一代。

  这位潘惟吉后来在赵宋王朝做了官,根据《宋史·潘美传》记载:“惟吉,美从子。累资为天雄军驻泊都监,虽连戚里,能以礼法自饬,扬历中外,人咸称其勤敏云。”

  

  潘美

  据李燾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最后潘惟吉是在大中祥符三年(1010)二月,以浔州刺史身份出任出使契丹副使,因病死在了去契丹的路上。

  潘惟吉是潘美收养的,真实身份是周世宗的皇子,但是,究竟是老五熙让,还是老七熙诲,已经无从得知。两位皇子中的另一位,究竟是什么结局,也无人知晓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关灯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