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正文

城市规划原理图底理论,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中国财富网 2024-03-20 06:17 城市 32 0

城市规划原理之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

1、这两项规划,引入了区划的思想,借鉴了虹桥开发区规划的做法,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

2、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 规划设计 具有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双重属性,既有整体控制,又有局部要求;既能继承、深化、落实总体规划意图,又可对城市分区及地块建设提出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准则。

3、一) 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4、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以下特征: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 控制引导性 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图底理论

运用图底理论对陈设设计进行理论指导,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在相对稳定的“底”之上运用不断变化的“图”获得不同文化氛围和个性的空间。

“图”指的是对象,“底”指的是环境。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图底理论 如果我们把建筑物作为实体覆盖到开敞的城市空间中加以研究, 可以发现, 任何城市的形体环境都具有类似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 的关系, 建筑物是图形, 空间则是背景。

图底关系理论是一种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试图用图底关系来研究城市的形体环境,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以确定出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图底理论从分析建筑实体和开放虚体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着手,试图通过对城市物质空间的组织加以分析,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确定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城市规划原理之国外、港台地区相关规划类型简介

1、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可分为两个层面:综合规划和区划法规。

2、《城市规划原理》是2011年6月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主要讲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

3、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4、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以下特征: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 控制引导性 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城市规划原理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

1、规划设计 具有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双重属性,既有整体控制,又有局部要求;既能继承、深化、落实总体规划意图,又可对城市分区及地块建设提出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准则。

2、包括用地控制指标、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形态控制指标、交通控制内容、城市设计引导及控制要求、配套设施体制等控制要求。

3、这两项规划,引入了区划的思想,借鉴了虹桥开发区规划的做法,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

道路改道用的什么原理

路政设计中立交桥的使用运用的原理是空间维数变化原理。立交桥(Highway lnterchange,全称为“立体交叉桥”)是指在两条以上的交叉道路交汇处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互不相扰的现代化桥梁,包括立体交叉工程中的下沉式隧道。

针对对象不同:计划工作的灵活性原理应用弹性原理,是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应变能力。

山区的盘山公路是运用了斜面的原理。盘山公路利用了我们学过的一种简单机械斜面的原理,目的是利用这种机械的一个优点,使汽车在上坡时能省力。斜面 简单机械的一种,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

公路、建筑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施工技术。而用这种方式进行施工,由于上部土层并未被破坏,且管道不易产生形变,大大增强了管道的寿命,并且由于不需要大面积破坏地表及其建筑,能很大的减少动迁用法产生的费用。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

道路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在道路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中,若想要完成道路交通信号灯整个流程,需要用到主控制器、控制电路、计数器、定时器、译码器、时钟信号发生器、信号灯译码驱动电路及数字显示译码驱动电路组成的。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城市规划原理: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的基本规律。

《城市规划原理》是2011年6月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主要讲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

逆城市化: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18城市规划区: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建筑学大三学生的必修课,是继建筑学基础课程及相关专业理论课后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突出特点。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专业实践课程;住区认识调查、社会调查、城乡认识调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乡村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
关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