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冬至,是我国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1、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民俗专家介绍,冬至吃饺子是因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在长沙做官时,告老还乡时值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很多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2、汤圆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人们除了在冬至前后吃汤圆外,还常在早晨吃汤圆,以预示家庭和谐、幸福团圆。
3、九九消寒
冬至后的九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人们为了打发这段时间,便发明了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形式多样,有雅俗共赏的“画雪”“写景”“寒窗”等,人们不仅在纸上绘制图案贴在墙上,还绘制在绢帛或雪地上面,图案或生动古朴的写意画,或美观多姿的工笔画,也有把文字连写、连猜的“联边”等种种形式。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要养成早睡晚起的生活习惯,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背部保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应多吃温阳补肾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此外也要多喝水来抵御干燥的天气。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代表着团圆和温暖,也代表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要注意养生保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冬至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