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2360-36-100=2224(万元),而市场价值为2000万元,发生了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
根据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是根据公允价值进行。投资性房地产是指用于投资、出租或增值目的的房地产,而非用于自用或销售的房地产。根据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应当基于公允价值。
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企业,应按照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企业,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企业购入房地产,自用一段时间之后再改为出租或用于资本增值的,应当先将外购的房地产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自租赁期开始日或用于资本增值之日开始,才能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2、税务处理中,不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因此会导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因此,应对会计处理中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纳税调整。
3、主要问题在于:甲公司出售办公楼时对损益的影响金额,而不是公司出售办公楼时对2009年损益的影响金额。前者是会产生损益的变动,而后者有一个小小的区别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成本是损益内的变动,则不应当考虑在内。
4、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经典例题]2007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幢建筑物用于出租,取得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购入该建筑物发生的差旅费为0.5万元。
5、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房地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例19】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商用楼,用于出租,总投资4000万元。
6、说明不能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则 借:资本公积 贷:投资性房地产 问题三:注册会计师说2000万太乐观,那具体应该是多少啊~题目都不全~借:所得税费用500万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00万 问题四我很无语。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公允价值模式时,按照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转换日的确认,转换日以转换后的形式开始日为准。即从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为租赁期开始日;从投资性房地产转向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为自用开始日。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核算方法只能够由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能转换为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是一个重要的会计政策变更。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通常是以其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而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则是根据市场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第一个科目是成本直接结转,不产生损益(前提是成本模式计量,所以不存在公允价值)第二个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实你的第二个科目应该会有差额的,除非你的题目是公允价值等于成本就不会有差额。
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日,因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不进行纳税调整;因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核算方法只能够由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能转换为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处理。
无论是从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还是从投资性房地产转向非投资性房地产,其入账价值都是转换日的公允价值。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差额的处理。
则原计入该会计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要转入投资收益的。再补充下,目前这种与历史成本计价法有些冲突的公允价值计价法,是明确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是其代表。
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之间转换的原因是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这种转换调节利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