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出产折衷理论(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Dunning)教授于1977年提出的理论。他认为,一国的商品贸易、资源转让、国际直接投入的总和构成其国际经济行为。
2、横向型投资:同样或相似的产品,一般运用于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 垂直型投资:可是同一行业的不同程序的产品。多见汽车、电子行业;可是不同的行业有关联的产品,多见资源开采,加工行业。
3、三)规模经济理论(四)市场控制理论(五)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其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Raymond Vernon)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的,维农认为美国企业FDI的变动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密切的联系。
5、一)海 默的垄断优势理论1,Steven H。Hymer(PHD。)其人生于加拿大,美国求学和执教的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首先创立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
1、② 经营租赁(Opreation Lease)—出租人在提供融资同时,又提供特别服务(办理保险、维修等)、二者合为一体的租赁方式。一般用于在保养和管理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垄断性的机器设备。
2、国际直接投资的几种主要方式 国际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 股权参与的涵义:股权参与是指以所有权为基础,以决策经营权为途径(持有普通股),以实现对企业有效控制或影响的直接投资方式。
3、国际直接投资的三种主要形式:新建投资、跨国并购、股权与非股权参与。新建投资 新建投资即跨国公司等投资者在目标国建立国际商接投资新企业或新工厂,从而形成新的经营单位或新的生产能力的投资行为。
MM理论是一种关于公司资本结构的理论,它认为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也就是说,公司的价值不会因为其负债比例的变化而改变。
mm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所建立的资本结构模型的简称,于1958年6月份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一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
MM理论是一种金融术语,指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中使用到的一个注重市场组合的理论。
MM理论是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由Modigliani和Mill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
MM理论被称为是“公司金融学奠基石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关于融资决策的。香帅把这个理论称为企业融资的地平线理论。两个M分别是两位作者名字的首个字母,米勒Miller和莫迪利亚尼Modiogian。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