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7000年左右,当时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定居点,开始形成城市。
2、学术界一般把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时期,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3、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是“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4、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
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战略要地和边疆城市,如天津起源于天津卫;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7000年左右,当时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定居点,开始形成城市。
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成为城市。所以,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考点]1.“城”和“市”的概念。2.城市的定义。3.城市是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起源于大约公元前3200年。据称第一王朝美尼斯所建的首都城市孟菲斯,因其土坯墙壁涂为白色,而得名为白墙,但现在大多已不复存在。
最早的城市起源于大约一万年前的中东。在那之前人类过着散居的生活,以捕猎及游牧维生。后来进入了农耕时代,人类才开始定居。
城市的由来有防御说、社会分工说、私有制说、阶级说、集市说、地利说等几种说法。
1、“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外为之廓”。“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这两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态,严格地说,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2、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成为城市。所以,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考点]1.“城”和“市”的概念。2.城市的定义。3.城市是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3、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4、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5、城市=城+市 城: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墨子七患》:“城者,在以自守也。”《古今注》:“筑城以卫者,造郭以卫民。”市:交换和贸易的场所。
鸦片战争与租界时期:1842年的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放上海,成为外国列强的租界。上海开始兴起作为一个贸易港口,租界内外建立了许多外国银行、商店和工厂。在此期间,上海的经济发展开始起步,并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为分析的方便起见,本节仅讨论前三个阶段,当代世界城市化进程将放在下一节讨论。
在中国古代城市形成的过程中,城与市自渐趋结合到最终合二为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经历了几百年之久。在时间上大致包括西周至春秋时期。可以认为,春秋战国之际,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诞生之时。
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包括前、中、后三个时期;近现代时期。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发源地之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