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应作广义理解,因为《城市规划法》明确指出:“本法所指的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把建制镇纳入城市范畴。对城镇一般作狭义理解,与对城市的广义理解完全相同。
人口组成不同,功能不同。城市又称城市聚落,非农和农业人口都有,城镇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人口较稠密,有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城市和城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我们所说的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其中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辖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二十万以上,不满五十万的城市。
一线城市 一般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等各层面。
特大城市是指市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是中国大陆行政区划体系中对城市定义的标准之一。 市区人口超过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又被称为超大城市。
二级市,二级市是指地区一级的市,直属省管辖。三级市,三级市是指县一级 的市,与县同级,属二级市管辖。特别行政区,与一级市同级,直属国务院管辖。城市分级的作用 利于优化和管理。
三线城市(Third-tier City)是指有战略意义或比较发达或经济总量较大的中小城市。三线城市可按行政级别、城市规模、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GDP总量等标准综合划分。
城市级别划分标准:一级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或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省会城市或大城市。二级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或一般省会城市。
1、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的法律涵义,是指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
2、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3、“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最早的“城市”(实际应为我们现在“城镇”)就是因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
4、中国城市名称具体排列如下: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华北地区。河北: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