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会 > 正文

河北魏县民间故事会,魏县传说

中国财富网 2023-12-19 03:57 故事会 29 0

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详细介绍

1、河北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有:河北梆子,井陉拉花,吴桥杂技,武强年画,唐山评剧,衡水内画,沧州武术,蔚县剪纸,易水砚制作技艺,杨氏太极拳。

2、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已知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鸡骨骸,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景点特色:邯郸是河北省第三大城市,因邯山至此而尽得名。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旅游资源丰富,有多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景点景区、地方特产等。

4、年4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涉县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2006年6月,“女娲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贤孝故事400字

1、魏县历史上以“德孝之乡”享誉中原大地。在魏县提起贤孝门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明代,魏县城西十里有个仕望村,仕望村有户人家主人叫王合合。王合合早年丧妻,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王怀仁。

2、有人医治老人,千金散尽;有人赡养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 百善孝为先 有人恪守 一闯孝义生死关 。有人选择善待老人,有人选择拒绝赡老。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3、王衰行孝跪坟前。 人有诚心天有感, 善事父母能格天。 羊羔跪乳将恩感, 禽兽还知孝为先。 子尽孝道头一件, 为媳尽孝贤名传。 贤孝二子说不尽, 再劝不孝忤逆男。 世上有等忤逆汉, 忘了根本欺了天。

4、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河北有哪些特色的民俗文化节?

1、河北的习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

2、河北的风俗:一到腊月初八,河北人家家户户都要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核桃、莲子、果脯之类熬成一锅香甜稠粘的腊八粥。

3、活动特色: 内容包括舞狮子、扭秧歌、跑驴、挂花灯、霸王鞭、走旱船、放焰火等节目,充满着浓郁的喜庆气氛。每到这种时候,男女老少都会聚到大街上观看并参与各种庆祝活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4、端午节 端午节,也叫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的节日,而在邯郸,它又与众多当地传说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5、踩高跷: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

6、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在河北大地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形式。有踩高跷,舞狮,吴桥杂技,冀南扇鼓舞,元霄节荡秋千等。

回澜桥的传说

回澜桥,又名兰桥,位于河北魏县城东二里处,明代是横跨漳河的一座木桥。清清的河水从桥下回澜东去,水中投有一双日影,素有“回澜双日”之说,为明代魏县八景之一。有关这座桥的来历曾有过一段动人的传说。

早在宋元佑年间(1086—1094),莆田人民就在木兰陂侧畔立庙以祀,淳佑七年(1248)敕赐“协应庙”。元延佑年间(1314—1320)迁至今址。

黄桷树村:位于思阳区青木镇东北部,距青木镇5公里,村落森林覆盖率达68%,占地25亩 恩阳区古桥:回澜桥,亦名古溪桥,在恩阳镇古溪村。桥高10米、长25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巴州知州李汝琬劝捐建造。

从塔边向下眺望,温泉又宛如一位绿衣仙女,静静地躺在一片青青田园之中。塔下山坳中有一山涧汇成的绿潭,潭上有一座“回澜桥”,同为明代所建。

年,黄飞鸿开始在广州第七甫为铜、铁行工人授武,此后就开始了自己的武术教练生涯。1868年,回到西关回澜桥附近设跌打医馆。这在某些影视剧中有所用到,成为故事背景。黄飞鸿在影视剧中,算是大侠似的人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
关灯 顶部